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与中华传统文化□刘蜀永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英国统治香港150多年来,香港受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但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却割舍不断,一直影响到今天。香港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中西文化交融为特征的文化。本文从香港与中华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是中国全面推进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示中华灿烂文明和辉煌成就、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和文化交融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3-14
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分立与融合向世山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宗派,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新产物。因此,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评估,至今依然。对禅宗的研讨重要领域之一是禅宗的产生与分化史。但纵览古今,横看僧俗著述,总是囿于...  相似文献   

6.
楚文学略论     
发生和发展在辽阔地域里的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状况。尽管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始于多元发生、继为二元耦合,终至一元演进,但在事实上,中国境内虽然早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却始终没有实现文化上的彻底整合。浇灌着中国文化花朵的主要甘泉,是由西向东并肩横贯中华大地的长江与黄河。她们的不同性格及其流域的不同面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形成为南北两大板块。无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南北分裂还是南北统一,中国古代的文化却一直是在南北的碰撞和交融中,在并峙与互补中发展的。这种文化格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8.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9.
二人台是广泛流传于晋、蒙、陕、冀及周边地区的民族民间地方小戏,它以其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和审美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环境的不同,二人台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黄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融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其产生的背景、传播和发展的途径范围、唱腔、牌子曲及其旋法特征和伴奏乐器的考察研究,从而探讨二人台与其所属文化的脉络关系中蒙汉文化的交融。二人台流变过程中体现出的蒙汉文化交融二人台的产生在音乐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0.
<正>五秩弦歌春华秋实天津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凝聚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风云。在别具特色的小洋楼建筑群中,马场道117号(原137号)坐落着一所以培养外语人才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里庄重典雅的欧式建筑不仅折射出中外文化的交融与荟萃,更凝结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优雅的环境是传承优秀文化、孕育知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2009,(5):I0001-I0004
“中间”艺术展将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15位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即出自相似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5位中国大陆艺术家和5位澳大利亚籍中国艺术家以及另外5位完全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出生和成长,却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澳大利亚艺术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手法阐述了对全球化发展给人类的生活与心理带来的诸多影响如: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全球性大众信息传媒的共享所带来的各民族个性语言的弱减与消亡;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差异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活动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赴阿拉伯国家预展。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福建省文化厅黄启章厅长、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道溪以及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有关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仪式并参观预展。该展将于12月赴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正式展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海丝”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回眸千年,泉州曾…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4.
刘佳  过伟敏 《中华文化论坛》2015,(2):151-156,192
中国近代,公共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和时代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性和文化交融的复杂性。镇江近代公共建筑从一个点折射了中国近代"边缘城市"的演变历程,是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型的重要类型和主要推动力。与传统建筑相比,镇江的近代公共建筑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拥有新功能,充分体现了其典型性和时代性,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适逢中国和意大利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及“意大利中国文化年”。2月6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共同主办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交融的使者》巡回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该展所甄选的134件(组)颇具代表性的展品,其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利玛窦的生平,  相似文献   

16.
巴陵 《大理文化》2005,(6):39-41
散文的诗性智慧,是构成散文文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前提是"诗性"的,是创造性、超验性和审美性的相互融合,而智慧则是对已知知识的反思和超越,是对感受和体验的追问和审视.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偏重于"以心传心"、"意会"、"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相对来说,李智红散文的诗性智慧带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诗与思的相通和交融.这就使作者自觉并且积极有效地限制了散文创作中的"滥情"倾向,极大地提高了散文的思想格调,有力地消解了民族、宗教、地区文化的距离和相互隔阂,阅读李智红的散文作品,我们不时可以感觉到作品与读者之间有一种灵性共识、心智交融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诺邓古村,坐落在大理以西的云龙县深山中。是云南最古老的历久未变名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白族村寨。这里被连绵的青山所围绕,村舍古雅,这里连绵着两千多年的盐文化,连绵着诺邓人尊师重教的传统,连绵着天南地北各族人民和谐交融,共建安荣的历史……晚秋的清晨,露重风润。山路两旁,喇叭花浓妆艳抹开得正旺、山核桃果实累累写满自豪,它们像好客的迎宾队,三五成群与一些唤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解析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塞浦路斯出土的公元前300-100年的古希腊文明猪形陶俑拨浪鼓,同时探讨跨越两千年,乃至更遥远的中国古代儿童玩具"拨浪鼓"的形象演变和特征、作为东西方文明中具有共性和个性特征的中塞两国儿童玩具的发展过程,认为虽然在形式上发展各有差异,但却依附于共同的价值主体,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完美呈现。"拨浪鼓现象"反映了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文化共生与交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优秀的农村文化能够提高农村竞争力,提高农村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 近日,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近400年来,中外商贸往来互惠互利,文化典籍互相传播,风土人情互鉴交融,一批批卓有建树的汉学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人类文明包容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新的时期,中国将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