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把‘一,二,三,四……’改成‘七根’火柴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能”。是的,这简单的“一,二,三,四……”,数出了七根火柴的珍贵,数出了红军战士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数出了那无名战士的崇…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十七页,“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定义为:“改写的时候,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对这一定义,我认为不妥。这一定义认为:“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这一提法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云:“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实则尚有“奈之何”,“如……何”等式,用法颇多,并不一致。兹分别举例汇释如下: 一、“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谓何”  相似文献   

5.
师初中数学是从《代数初步知识》开始的.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实现由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生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呢?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这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首儿歌,从数学语言的角度来考虑,显得罗佩,又有遗漏的地方,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数就可以克服上述毛病:“n只青蛙n张嘴,Zn只眼睛4n条腿…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介绍】“意念掰钢叉”“伸手触闪电”……近期,江西景德镇一位老师以创意实验讲解物理知识的短视频走红网络。课堂小实验反映科学大道理,让有的网友发出羡慕之声:“别人家的‘宝藏老师’总有绝招惊艳你,用‘有趣’专治各种不明白”;也有网友感慨道:“物理概念不再‘云里雾里’,硬核实验课给科普传播打了样”。  相似文献   

7.
历代的李白研究者都十分相信李白开元年间寓家东鲁的说法。王琦《李白年谱》开元二十三年条下云:“已而去之齐鲁,寓家任城”。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云:开元二十四年,夏,“白遂去之东鲁,寓家任城。”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开元二十四年,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会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对此,笔者窃有所疑。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第二册课本第 62页 :“他画的人物……人们称赞说 :‘吴带当风’。”第 1 3 7页 :“陆游从小好学 ,他写诗回忆说 :‘我生学语即耽书 ,万卷纵横眼欲枯’。”《中国历史》第三册课本第 2 9页 :“数十年后 ,不仅‘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课本第 1 3 2页 :“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按规范的标点符号用法 ,上引前两例属直接引用 ,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内 ;后两例属部分引用 ,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引文的标点问题@徐敏$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八五年十一期发表了萧寿海同志的《文言难句辨析》一文,其中说,“《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前面的‘策之’、‘食之’都是动宾结构,而‘鸣之’则明显地不能理解为动宾结构”,并赞同王泗原先生的说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之字误衍……策之,食之是人驱策马,人饲养马。鸣是马鸣,鸣下不可用之……鸣字下面的而字表明了“鸣’和‘不能通’是两个方面,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分句与策之、食之两个分句的不同。”对上述意见,笔者不能苟同。首先,从文脉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接上面两个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作者从使役(策之)和饲养(食之)两方  相似文献   

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振家、吴继昌、吴鸿清、李杰群等四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上、下两册),把《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见奏伯曰:‘秦晋围郑,……惟君图之。’秦伯说”的“说”字,注释为“说(yuè:‘悦’的古字,喜悦,高兴。’”(见上册,第103页)四位先生的这一注释,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因此,不揣昌昧,略陈鄙陋,以求教于先生及诸先进。  相似文献   

11.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小鬼笑翻天     
不宜久留妈妈:“珍珍,我刚买回来的那盒巧克力呢?”珍珍:“我吃光了。”妈妈:“我不是告诉你一天只能吃一块吗?”珍珍:“因为盒子上写了‘不宜久留’,我就赶快把它吃光了。”◎一吨饭哥哥:“今天还要我帮你做作业吗?”弟弟:“不敢要了,昨天你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大饭桶’。”借位数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讲解多位数减法。老师:“多位数减法,先把上下位数对齐,然后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一学生举手询问:“老师,要是高位数不肯借给低位数,那怎么办呢?”不懂就问妈…  相似文献   

13.
一、城空且1.若a二1990eo,全二2 孔一4“In丁 ._,。3兀。二,一,—+7 tg昌井,则10901+召幻了a+10 ’“4’一““’“‘’一’二甘 2.满足x‘+夕‘《1991的正整数对(x,夕)共有____对. 3.若〔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核数,则能使厂军)为质数的所有自然数,的倒数之,,“~从5夕‘子’当~““‘”’卜‘···1一,·‘·-·一-一和为。 4。一个自然数若与它的“仪汗数冲柑等,这个自然数就称为一个“魔幻数”。如数“3”、“1991,,都是“魔幻数”。在M二{xlx〔z,1东x〔2000}的元素中,去掉所有的“魔幻数”后,形成一个木含“魔幻数”的子集N,则N中的元…  相似文献   

14.
《屈原列传》中的“夺”与“与”江苏省泰县张甸中学谢兴圣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课本注释...  相似文献   

15.
芭蕾女郞     
l‘加,︸腼壬7r了‘呜· 日,4之,上二‘下飞过二4,户试臼仪 二·}!!~、. )二.﹃一、八脚经L .L份衣.甸公‘叭户。炯嗯盛甸、二认, 2一 拓戎-沁兰‘洲.分.了一、卜协呵."标尸.2一一沉砂。,︸‘彻.恤堆沪“毛!;支一上 物。互,之止侧毋阔.从。。M叨山J4,l加火一r亡·助!︸叮I,ll.一一!上,一‘s.’三1小工,,琳抽 自哪钾目上未!’一’一产“”咭砖泣泛 孟一山限歼之一一}助习‘;r才“个三一二d附”“.吸 比·认沐仁州彻玩愿oa一呵柯加r、坛咤、宁‘一}咖物时么嗦 命时哪工一l份一节:卫一土之3}2 蜘“协J人。以奥一竺竺一一一三之J奋乙之l夕一…  相似文献   

16.
姚行地同志在今年第四期《图书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图书馆界的一些专家、学者根据汉·司马迁《史记》中‘老子者……居守藏室之史也,和唐·司马贞‘素隐’按‘守藏史周藏书室之史也’的说法把老子赠封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是不合适的.”并以《周礼·天官》所载否认周设有“守藏室史”.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在考虑21世纪建设时,我有一个思路,而且应该说是‘大思路’,那就是既要强调‘地球之小’,又要强调‘地球之大’……‘地球之小’是说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地球之大’是说科学技术发展了,资源可以大大扩大,地球上还有非常多的资源没有开发。”  相似文献   

18.
1979年第一期《文物》载《平山中山王墓铜鼎铭文释文》云;“鸣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朱德熙、裘钖圭两先生考证诠释说:“语,谓谚语,即指‘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一句,句中‘人’‘渊’二字叶韵。‘汋’当读为‘溺’,‘勺’与‘弱’古音相近可通。……‘’ 疑指‘尺蠖’。《尔雅·释虫》:‘蠖,蚇蠖’。这个谚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树上悬丝自缒的)青虫与其掉在人身上,还不如掉在水里。一说‘’ 当读为‘获’。……”  相似文献   

19.
一北宋词人张先曾以“张三影”自矜,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目:“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后山诗话》亦云:“……世称诵之,号‘张三影’。”而在生活交际之中,上流社会亦常以张子野的写影妙句为雅谑。《遁斋闲览》云:“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  相似文献   

20.
在翻阅《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有些不确和可议之处,兹提出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祥刑](2278.2)解:“用刑详审谨慎,《书·吕刑》:‘有邦有土,告尔祥刑’《传》有国土诸侯,告汝以善用刑之道。”按:这条义例不误,引《传》则误。“祥刑”解“用刑样审谨慎”,是因“祥”通“详”,这是正确的。《说文通训定声》解“祥”云:“假借为‘详’,《书吕刑》:‘告尔祥刑’《墨子·尚贤》怍‘讼’,‘讼’者,详之误字。《易》‘履视履考祥’。虞本作‘详’,训‘善也’,失之。《广雅·释诂三》:‘祥,諟也。’”“諟”是详审之义。《广雅·释诂》(卷三上):“祥,审,諟也”《疏证》:“祥与详通。”《辞源》:“祥通‘详’,《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汉书》六二《司马迁传》作‘大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