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尚书》《竹书》《归藏》等书以为唐虞夏都皆在冀方,即今之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地,与俗传在今临汾、永济、夏县三地相抵牾。据郤犨"苦城叔子"和夏启"璇台之享"可知,冀方乃是今之盐湖区安邑。又据"服泽之阳"和"明都之泽"可知,蒲坂即"盐坂之泽"的北岸盬城安邑。另据"平、冯声近,冯、鬷合韵"及鬷川、晋水,又可推知尧都平阳即鬷川北岸的晋阳。我们认为确立唐虞夏都的根本主要是缘于运城盐池远古时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所活动的地区,有文献记载在今河南的辉县和汲县一带,然而,更多的文献记载却是"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以及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而且将"竹林"与"河内之山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考证,关于"竹林七贤"的寓居地问题,本文认为"竹林七贤"的"竹林"在"河内之山阳",其寓居地在"河内之山阳"一带,即今河南焦作一带,主要活动于河南修武县东北五十里的百家岩。  相似文献   

3.
突厥族     
一突厥族的兴起及突厥汗国的建立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又名高车).铁勒即敕勒的音转.据突厥人自己说:"九姓铁勒者,吾之同族也."说明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突厥的兴起,约在公元五、六世纪以前.突厥人最初的起源地在准噶尔盆地之北,约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柔然族征服了高昌,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从事锻铁,为柔然奴隶主政权服役.柔然可汗鄙视他们,称之为  相似文献   

4.
史称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为南兰陵人,辞书方志多以为(南)兰陵即今武进县."兰陵"一名用于江南前后共约270年,经历了东晋、宋、齐侨立郡(县)于江乘县,和梁初改武进县为兰陵到隋两个时期.三国吴到东晋、宋、齐时的武进之名,与唐以后的武进之实,二者存在着显著的不对应性.而有梁建陵、修陵等为标志的萧道成旧乡东城里,却在今丹阳市境内."兰陵武进说"有乖史实.  相似文献   

5.
莫贺延碛北起哈密北山南麓,南至瓜州县大泉西北,广袤八百里,汉武帝以前原属呼衍王地。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特指唐瓜州常乐县至伊州的官道。"莫贺延"即"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车延""五船"之别译。唐代于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即新井驿(今瓜州县雷墩子)、广显驿(今瓜州县白墩子)、乌山驿(今瓜州县红柳园)、双泉驿(今瓜州县大泉)、第五驿(今瓜州县马莲井)、冷泉驿(今哈密市星星峡)、胡桐驿(今哈密市沙泉子)、赤崖驿(今哈密市红山墩东),另有二驿失名,笔者推测可能分别在今哈密市之格子烟墩及大泉湾。  相似文献   

6.
敦煌县唐宋时代属沙州,州治、县治皆驻沙州城,即今敦煌城,故址在今敦煌市沙州镇西党河西岸。县境居州境之西北部。归义军时期(晚唐至北宋)敦煌县境以沙州城为中心,南跨鸣沙山50里,北紫亭县为界;东至阶亭驿(今安西县芦墩)170里,与瓜州常乐县为界;北至碱泉戌336里,与伊州为界;西北至西盐池117里,与寿昌县为界,西盐池之西70余里即古玉门关,属寿昌县;西南至破羌亭(今俄博店)55里,亦与寿昌县为界,破羌亭西南65里即寿昌县城(今属敦煌市南湖乡)。总计东西112.5公里,南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代作为地名使用的情况非常复杂,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关于东代城即战国赵桓子代都地望问题,以往诸家多认为即今蔚县代王城遗址。郦道元《水经注》在记述今蔚县一带水道时,至少提及三座与代有关的旧城遗址,今代王城遗址只是其中的一座。《水经注》所涉及的东代城地望,表明北大坪、小枣堡、任家庄一带理应是东代城所在。  相似文献   

8.
综合流传于南美拉祜族民间的口承文化和相关史料,对其迁徙历史进行考辨,可以获知:如今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之"勐缅密缅"为其所开辟,其先民在此地曾处于以农耕为主的发展兴盛时期。在经历具体路线为:"今楚雄州——今大理州洱海地区——今临沧市临翔区即"牡缅密缅"——今临沧市双江县、思茅市澜沧县等地——部分迁徙至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由北至南的迁徙后,南美拉祜族先民方开始出现分支和衰退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河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疆域在战国之前较为模糊,泛指黄河以东地区.秦时始置河东郡,其疆域约相当于今霍山以南,沁水以西的地区.之后,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今天所言之河东,即指运城市所辖之十三县市.  相似文献   

10.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11.
隋初将北魏所置安德郡改为德州,始有"德州"之称。隋朝至清代,德州所辖地域及其属县名称又有很多变革。今德城区在隋唐宋金先后称广川县、长河县、将陵县,元朝改称陵州。明朝初期"德陵互易",德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安德(今陵县)移至今德城区。明清时期德州(今德城区)因傍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利而商贸繁荣、文化昌盛,成为著名的漕运仓储之都、军事重镇和运河名城,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州所辖县、市(区)亦多有变革。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三条向西流入泑泽的河流杠水、匠韩之水及敦薨之水,杠水即贯穿汉代敦煌郡的疏勒河干流,匠韩之水即今瓜州县之榆林河,敦薨之水即今敦煌市的党河。敦薨本系月氏语,张骞称敦煌,乃因战国秦汉时期敦薨与敦煌同音,故知《山海经》之"敦薨"即敦煌。汉武帝在敦薨地区建县建郡,遂据张骞所说"敦煌",命名为敦煌县、敦煌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说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北",与《山海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的流向相反。杜佑、都实、潘昂霄、朱思本等均据实指出郦道元之谬,而清代以来《水经注》研究家仍从郦氏谬说,亟应纠正。  相似文献   

13.
<正>韩愈(公元768—824)的称号,大家最熟悉的他是文学家,其次是思想家,其实,韩愈还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他有过从教的经历:他作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此处"博士"即教师,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云:"今诸生学于太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国子祭酒(此处"祭酒"为古之学官名,即今之校长,与祭祀喝酒无关)。韩愈在任潮  相似文献   

14.
王荣荣 《文教资料》2012,(4):107-108
"自由"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概念。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同一社会同一时期的不同人,"自由"观都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自由教育的本质即自由教育的精神,其取决于人们的"自由"观念。作者通过对伯林《自由论》中两种自由概念的思考,推出在此自由观观照下自由教育的核心精神即人道主义精神与理性精神,希望此自由教育之精神成为使教育真正作为一条通达自由之路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楚章华台故址,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北宋沈括曾记述了这种纷乱的情况,其《梦溪笔谈》卷四《辩证》说:"天下地名错乱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皆有之,乾溪亦有数处。""杜预注,章华台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之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与杜预之说相符。"以此可知,古之章华台故址有亳州城父(今属安徽)、陈州商水(今属河南)、荆州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和制度变迁进程中,北洋时期承转延拓的作用十分显然。聚焦水政建构不难发现,北洋政府时期水政在打破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孕育了新的时代内涵,即以"全国水利局—地方水利分局"为主体,辅之以水利委员会、河工督办等,这与清代"部院——河道总督(巡抚兼管河务)"的组织方法显然是不同的,前者不仅打破了传统三省六部制之惯例,还确立了分科办事的组织原则,使水利行政在纵向与横向建构上得到发展。与中央水利行政重在"破—立"不同,地方水利则主要体现为"变动—沿袭"。这成为国民政府时期水政制度建构和拓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王晓云 《课外阅读》2012,(12):28-29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并把朋友作为"五伦"之一(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与今  相似文献   

18.
蜀汉统治南中历史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蜀汉的"南中"——即今之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地区,是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一部分.这里自古就是一个众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生活着许多被统称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自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大力开通西南、设置郡县以来,"西南夷"地区逐步归属于汉王朝的版图之内.此后,两汉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土"、"流"并举的双重  相似文献   

19.
今果子沟以东的中天山北麓地区是葛逻禄所属炽俟集团的居地。唐朝于657年或658年在炽俟部设大漠州都督府,府治位于今果子沟以东中天山北麓地区。后因东突厥汗国侵扰,该部"壹阡帐"百姓东徙至金满州境内的今乌鲁木齐市区。这"壹阡帐"百姓虽同属于炽俟集团,却与金满州百姓分属不同支系。正为此,唐朝于662—663年间或稍后由金满州析置金附州都督府加以管理。"金附州"之名称设置既是对汉代"金附国"一名的继承,亦与金满州相关——其民众"从金山散出"且被安置于金满州地域即依附于金满州,故以"金附州"名之。乌拉泊古城是始建于汉代的"小金附国"之都城、唐朝于649年所设葛逻州之州治和662—663年间或稍后所设金附州都督府的府治。  相似文献   

20.
原所贤 《科技文萃》2000,(7):106-107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博学多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万人传诵的名句,便是出自他之手.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因"乌台诗案"入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他在荒僻偏远之地为官的写照.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从贬谪地儋州(即今海南岛)乘舟北归,病死于毗陵(即今江苏常州),终年66岁,朝廷追谥"文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