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2.
李鹏 《四川教育》2020,(12):25-25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互动教学是师生在交流中进行“教”与“学”。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线上教学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授课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了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3.
从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实验中,我感受到自主学习课堂的氛围,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专心地阅读,专注地思考,认真地练习,同伴间的讨论,讲台上大方地展示,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得淋漓尽致。好的课堂要有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设计要依赖好的教师。我曾经有过误解,以为自主学习课堂全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只不过是为此创造环境和条件。课改的实践转变了我的认识。课堂教学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 案例描述 刚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我,就赶上了课改实验,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好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改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从原来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需要我认真思考并切实解决好的两个问题。于是我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随着课改已经深入到我们教师的教学中。我参加过很多教研活动,听过许多教师的课,深深感到新课改带来的良好效果。有时不禁为课堂热烈的气氛而喝彩,为学生精彩的发言而鼓掌,更为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而敬佩。但同时,我又觉得,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却忽略了知识体系的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2年新一轮课改的启动,全国上下的同仁们卷起一股轰轰烈烈的课改之风。这股势不可挡的课改之风也拨动了我的思绪,随即我也被卷入其中。如今已八年了,我时常在想:课改虽势在必行,但有效的教学课堂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课堂的?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体育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自愿、主动地学,快乐地学。现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有效地体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巧妙设疑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看到数学“心有余悸”,倘若不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真不知会有多少学生主动放弃它.出现这种状况,除去教材本身的不尽人意的因素,恐怕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不少教师备课往往只是把教参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教案上,将其记熟,然后再“胸有成竹”地跨进课堂,于四十五分钟之内,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生自然是不爱学的.  相似文献   

8.
古有谚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鱼”指的是能做佳肴的鱼。“授人以鱼”就是给别人鱼“。授人以渔”就是教给别人捕鱼的方法,这样以来别人就有吃不完的鱼。面对新的课改,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主动地“去钓鱼”。这样学生才会经常有新鲜的“鱼”吃,甚至会有吃不完的“鱼”。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教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想这里的“金钥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吧!那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怎样才能凸现“授人以渔”呢?首先,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引路人、是向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信息,使他们建立起积极思维的目标和意识。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每教一个字母我就问小朋友:“这个字母像什么?”没几天,学生竟然能编顺口溜了,例如:“像把小伞t t t,像个门洞n nn,像根小棍l l l,像根拐杖f ff,……”学生对自己的成果感到非常高兴,课堂上兴趣高涨,甚至把还没有...  相似文献   

9.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法夸大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使得这些已学习了 10年以上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生 (以下简称“学生”)依然不能熟练使用已经习得的英语知识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 ,在课堂上始终开不了口。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学生的交际能力 ,使他们从被动地在课堂上吸收到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是本阶段英语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 ,教师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一年多了 ,从我任教的语文这门学科来说 ,“课改”是非常成功的 ,它真正解放了课堂 ,教活了学生。特别让人欣喜的是学生已经喜欢语文了。但在欣喜的同时 ,我也有点担心 :学生喜欢新课程是因为教师的理念、方式、方法改变了 ,语文课上得比以前生动有趣了 ,可时间久了 ,教师的每一篇课文都能上得精彩纷呈吗 ?会不会出现“黔驴技穷”的时候 ?怎样使课常上常新 ,让学生有新鲜感呢 ?上完《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的星期天》后我发现 :创新才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一、课始新招———激情煽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学生是语文学…  相似文献   

11.
张环 《宁夏教育》2005,(7):99-99
新课程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这些问题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困惑,有“困”才思“变”,想“变”就应反思。反思能使全新课堂更加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反思,要求“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我认为师生共同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合作探究更实。下面我展示一个教学片段,对比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一开学,校长就郑重地宣布:今后学校工作的重点仍是课改。的确,学校课改一直实施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帮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今年我们班人数较多,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同学之间没有团结向上的向心力,下一步课改怎么办?对此,我深感忧虑。在学校召开的第二次教师会上,校长公布了小组积分评价机制。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 ,新课程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就新课程实践而言 ,许多教师感到困惑与迷茫。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貌似贯彻新理念 ,实则与新理念背道而驰 ,形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象 ,给人一种“形似而神不似”的感觉。一、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气氛热烈 ,弱化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这体现在教师的教要“开放而富有创新性” ,学生的学应“主动、探究、合作”和“动起来”。如何贯彻这样的新理念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越兴奋 ,课堂越热闹就越好 ,因此 ,他们就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新课改理念、新思维已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渐渐被新的教学方式所代替。在课改浪潮中,我们语文学科组的每位成员都进行了尝试,受益匪浅。在这样的活动中,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我也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些探究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全面实施。经过两年实践。课改新理念已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方式呈现出“灵活、新颖、多样”的态势:“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逐渐深入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年初,我正担任初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校长在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个会议上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学习杜耶口,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并一再强调,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我却阴奉阳违,依然我行我素,觉得出成绩才最重要。甚至对“课改”嗤之以鼻。但新的课改终究还是来了,不可思议的是,我所在的岚水中学被确定为长子县的第一个新的课改试验点。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课堂环境构建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 2 0 0 1年秋启动到现在近两年了 ,而作为课改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并不乐观 ,教师主宰课堂、霸占课堂现象还十分严重 ,许多语文教师有的自傲自负 :“改什么改 ,还不是这么教 !”有的仰天长叹 :“改去改来 ,不知怎么教 !”课堂环境要么死气沉沉 ,一任教师自己唾沫横飞 ,无一点生气活力 ;要么学生冷眼旁观 ,你讲你的 ,我想我的 ,师生没有交往 ,学习基本上是处于无效状态。以上课堂环境是消极的 ,甚至是对抗性的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简直是奢谈。语文课要适应课改要求 ,就必须从语文课堂环境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道题我已经在课堂上反复讲了不止三遍了,可有的学生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真是感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教师应该是台后的导演,学生才是台上的演员,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在课改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快乐”,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快乐”.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快乐”.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