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更要有一个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结尾。课堂结尾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兴趣的良机。实验证明:小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下课前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的时间。如果再用反复朗读或问答的单一方式,效果往往不好。而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介绍两例游戏式课堂结尾:一、竞赛式结课小学生好胜心很强,竞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  相似文献   

2.
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根据对部编小学十册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的阅读和分析,侧重于文章的思路和描述,初步归纳出小学记叙文44个基本功,把它作为阅读的钥匙,作为作文的借鉴。从课文内容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学一点,用一点,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我认为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为此,我们根据年级要求和课文内容,有几个法就学几个法,现试选了小学第五册课本中的“读写结合”范文实例,供教师们参考。一、开头和结尾方面 1.交待四要素开头:《秘密学习》 2.开门见山开头:《爱因斯坦小时候》 3.描写引入开头:《保护小树苗》 4.事情结果结尾:《称象》 5.点明主题结尾:《小虫和大船》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多样化式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充满情趣、耐人寻味的结尾,必使一节课得到升华,结尾部分的教学,重在归纳、深化新授知识,贵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抓住教材特点,巧妙地处理课堂结尾,可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乐而不疲,课堂教学也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课大致有如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多样化式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充满情趣、耐人寻味的结尾,必使一节课得到升华,结尾部分的教学,重在归纳、深化新授知识,贵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抓住教材特点,巧妙地处理课堂结尾,可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乐而不疲,课堂教学也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课大致有如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5.
如何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王德全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文章的内容、体裁和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但没有固定格式。小学语文入选课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既为小学生所容易理解,又给小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小学课文开头的主要方式,一是开门见山的...  相似文献   

6.
王婵 《山东教育》2010,(11):32-33
根据调查,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材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相似文献   

7.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引人人胜的讲解和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更要有一个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结尾。课堂结尾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兴趣的良机。实验证明:小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下课前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的时间。如果再用反复朗读或问答的单一方式,效果往往不好。而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介绍两例游戏式课堂结尾:  相似文献   

8.
本科教育质量之于我国当前高教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同行评议在本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学同行评议制度的实施背景与具体流程,总结了该制度的四个可取之处,即评议员团队专业多元、评价体系全面系统、支持性资源具体实用、结果发布及时可获;反思了其制度的两点不足,即缺乏评议员培训和教学观察时长偏短。文章最后提出对我国高校建设与完善教学同行评议制度的三点启发:构建形成性评议与总结性评议相分离的教学同行评议体系、重视教师间的有效沟通与及时反思、提升评议结果的时效性与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要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 求,学校对劳动教 育提出了明确的实 施目标。在学校制 定的“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考核表” 中,对劳动教育的 要求更为具体。对 此,我及时对学生 进行讲解,对家长 进行宣传,并坚持每周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填写“考核表”,小组开展评议。 二、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我在班上举办有关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常识课堂教学如何结尾》一文中提出了常识课结尾的五种方法。一、游戏式结尾小学生好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愉悦、兴奋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既能深化理解知识,又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二、讨论式结尾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辨是非,发展思维。三、总结式结尾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图表,提纲挈领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或能力的系列。四、探究式结尾常识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促使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在探…  相似文献   

11.
徐娜 《教师》2014,(20):88-89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精彩的故事情境中他们会由于好奇而情不自禁地质疑故事人物的行为,讨论出现的矛盾,探究故事情节可能发展的方向……我们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小学生天生好奇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课环节的过渡、重难点的突破、学生评课等方面巧妙设置故事情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融入故事情境,使他们体会主人翁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质疑、讨论、评议,促其积极主动地探究,进而使他们的探究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写作文 ,往往为开不了头而苦恼 ,即使开了头 ,不是离题太远 ,就是过于突然。结尾时 ,又往往是画蛇添足或是生搬硬套 ,空喊口号。为此 ,我在阅读教学中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落实开头 ,训练结尾。重点训练学生写好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1)开门见山。如四年级上册中《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 :“我的故乡在江南 ,我爱故乡的杨梅。”指导学生抓住总起一句 ,点明题眼 ,定下全文的写作支柱。根据这种的开头方法 ,教师可出这样的作文题 :《我的好朋友》、《我爱家乡的柑桔》、《我的家乡》 ,让学生按照“开门见山”的方法写好以上题目的开…  相似文献   

13.
请你续画     
从今年第二期开始,“童趣漫画”栏目以漫画互动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下面是一组没有结尾的漫画,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续画一个回味无穷、另人满意的结尾。来稿请寄: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79—1号《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欣宇姐姐收。邮编:130021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生的作文结尾总是出现这样那样不合适的问题,其中多数是脱题,不能揭示深化中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讲《高大的背影》一文时,做了一次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大的背影》的结尾段讲完后,我把一块小黑板挂在墙上。上写:“我果然住了院。在医院里经过大夫们的及时诊断、医治和护士们的精心护  相似文献   

15.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尽管每天都会及时给学生纠正,但学生对于错别字现象并不十分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纠正小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编筐编蒌,重在收口"。有很多同学写作文不知道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进行结尾。这里介绍课文中常见的十种结尾方式。 一、自然性结尾 这种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束,不拖泥带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左右的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映较慢,甚至进入了“休眠期”。然而,许多教师在课的设计上都将重点集中在新授知识上,常常忽视了课的结尾,有时还有走过场之嫌。其实,精彩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一、数学课结尾的现状分析纵观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其结尾大多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结尾形式过于单调。一些教师的思想里,总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数学课的结尾只要出几道题目练习一下就行了,或者只要变换几个花样便可。其实…  相似文献   

18.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即情境创设诱导学生思维;计算教学训练学生思维;链接生活拓展学生思维;巧设结尾深化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续写是根据原文,按一定的要求,把有关的内容情节加以延续、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文章的练笔形式。它的训练方式有:根据开头续写全文,根据开头和中间续写结尾,根据开头和结尾续补中间,根据原文续写新篇等。  相似文献   

20.
指导小学生作文,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从小学生各册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归纳如下: 文章好的开头,像含苞欲放的花,又像江河的源头。尽管它们形式各异,但都能使文章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