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课程领导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领导的落脚点,它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发展,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转变校长的课程领导理念,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创建学校共同愿景;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学校文化;为教师赋权,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文化革新是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支撑因素。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教师文化的传统特质制约着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师文化,教师树立课程意识以及形成合作开放的行为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转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权利,他们从课程实施的听令者逐渐向课程领导者转变,成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引领者,进而推动课程的改革。具体来说,教师课程领导是通过平等合作探究分享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以期革新学校课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课程领导是一种团体领导,并不是一个人进行决策,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需要哪些新的技能?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向教师提出哪些挑战?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增强对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笔者结合2002年4月份在北京参加“新课程标准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中得到的有关信息,就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因素。新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它对原先保守、孤立的教师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冲击,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师文化系统。其中,合作性教师文化对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师文化的建立需要教师自身改变,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是教育的直接消费者,也是对学校教育最关心的群体。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共同体的一分子。新课程的实施如果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说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家长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因为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全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家长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对他们的要求。例如,在家庭作业的处理上,教师留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吕星 《教书育人》2006,(4):31-32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有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而学校管理的转变又是以教师管理的转变为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当下每位学校管理者都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的一场革命,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作为教师如何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和深入实施阶段,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各课改实验区及新课程实施的学校围绕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尝试,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不少非课改的学校、教师也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着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时.会逐渐接受一种新的课程观念,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参与课程改革的学校和老师不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新的理念与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薛静尧 《天津教育》2004,(11):14-16
从2004年秋季起,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实行。新课程计划有新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则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重大,不仅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需要,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切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都应将此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当做文化传承的工具,失去了课程作为文化本质的内涵,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课程文化观,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对现有课程文化的局限性的突破,探索新的课程文化模式,使旧课程文化形态向新的课程文化形态转换。重建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3.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 新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这是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小学校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扎扎实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一、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也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单一的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新课程呼唤新的课程能力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开发范式的转型,需要地方、学校和广大教师等相关课程开发主体积极介入课程决策、主动开展课程重构,全面进行课程开发和研究活动。这种课程变革实践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反思与合理超越。课程改革与其它教育变革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变革本质的特征、地方学区的构成、每个学校和教师的特点、外部关系的存在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发展中学校文化品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场深刻的课程文化变革。文化与课程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学校文化则是与课程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文化。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学校全体成员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与新课程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新课程改革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即课程参与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难以转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学校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与转变。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实践一门新课程,需要学校领导者的支持,需要依托系统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需要运用科学的头脑和操作方法。新课程的实施也给学校带来鲜活的学习生机,体现出教师内在的专业素养,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令学生收获快乐,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晴 《地理教育》2006,(2):1-1,28
近年来,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逐步从实验启动阶段转入深入推广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变化,教师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尝试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学校里也逐渐出现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课程改革第一线的地理教师积极投入教改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涌现出一批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革,这也是几次课程改革中幅度最大的一次。那么相应地对使用新课程的教师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的“新教师”,才能真正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