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无疑具有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中考的权威与导向作用,将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当前,有些地方对课改实行招生计划单列,体现了政府的改革决心,但从实验的本质意义看,此举削弱了实验的信度与效度。况且几年之后,新课程全面推广,类似的政策保护自然失去了意义。所以,中考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教、考两张皮,难以实现课改的目标。中考改革究竟应如何改?1.考试科目与新课程设置接轨。改变课程结构对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是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7~9年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中考改革,人们对于这些改革的意见不一,评价也不一。要研究中考改革,必须厘清下面四个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考不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招?只有厘清了这四个问题,中考改革才能取得实效。首先,初中阶段的毕业和升学所需要的评价与筛选功能决定了现阶段中考不能取消;其次,考试科目的设置一定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考试内容的难易度设计一定要合理;再次,在中小学阶段不适合采用开卷考试以及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方式,以防止过早地形成文理分科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最后,无论采用何种招录方式都要注意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科目设置与内容的改革一直是中考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探讨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的理论依据对于顺利推进中考改革,深化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发挥中考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考试学等角度来阐述中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的理论依据,并从中考科目设置的依据和原则上提出了中考科目设置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探索,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情境设置更丰富多彩,设问方式更灵活多变,命题也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从复习内容上看,涉及的考点多又零散,缺乏系统性. 第二,从复习的科目上看,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科目是开卷考试,考试可以翻书,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中考是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精神,进行中考改革的第一年,在文化考试方面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实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张试卷;二是对考试科目的设置进行调整,即设置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试卷。  相似文献   

6.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最有影响的考试,考试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必考科目的思想政治课,要积极进行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实行开卷考试。是推进中考政治、深化考试改革、促进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落实的必然要求。而命制好一套开卷考试政治试卷。是考试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现结合我市近两年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命题实践。谈谈我们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各地实施,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而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考试评价在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下简称“新课程语文中考”)在考试评价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高度人文化的视角、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开放多样化的风格以及简约紧凑的结构,使新课程语文中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唐伟 《黑龙江教育》2002,(5):16-16,17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次检测,是对九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一环。初中毕业升高中,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意愿通过竞争进行的选择。目前社会对中考的关注日甚一日。因此,做好中考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一、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为保证中考改革顺利进行,中考命题应遵循如下原则:1.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次考试,所以,中考命题必须考虑义务教育的性质;中考的各个实施环节都要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又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全国38个地区2013年度中考方案中学业考试部分的比较分析发现,当前计入升学考试成绩的科目平均为8门,所有地区均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计入升学成绩,97.4%的地区将体育计入升学成绩。语文、数学、英语在升序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最大,且纸笔测试仍然是当前中考的主要测试形式。  相似文献   

11.
陈芸 《师道》2010,(7):77-77
这些年,中考体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是考试科目从无到有:体育教学受到重视;后是各地中考体育占分比值逐年上升,虽然各地政策不一,从30分—60分不等,但体育正在回归其应有的地位。再有就是体育中考的内容与方式不断变化,向着更科学也更灵活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各地施行,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中得到贯彻,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考试评价在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下面结合2004年部分地区的中考试题对这一变化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2004年中考是实施新课程后物理的第一次中考,各地在探索中考试题改革上,都纷纷向新课程靠拢,设计了不少能让人反复回味的好题,有利于更新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例如本年度广东省高中阶段学生考试实验区物理试卷中的压轴题就是这样一道好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4.
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纸笔考试命题的新的理念、形式、内容和方法。太原市在中考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这是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17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中考会发生哪些实质性的变化?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的深层含义?我们特请来权威专家为您解析“三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等教育考试政策改革经历了"五年三案"的变化,2021年北京市将正式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策取消高中招生和毕业考试,将两考合一,实行全学全考,目的在于强化中考的评价功能,保障素质教育实施,进而在本体论上追问"教育的本源";在认识论上审视"以学定考"的价值,在方法论上阐释优化高中选拔学生方法,从而建立和完善中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南宁市中考招生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进行,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考试命题和评卷。现将命题工作和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如下。一、考试命题的基本情况南宁市2005年中考分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个区域,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不同教材的内容,命制两套试题。(一)考试科目及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分值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共7个科目。其中政治和历史合卷。考试形式:除政治和历史开卷考试外,其余科目均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英语120分钟(听力占20分钟),物理、…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8,(11):4-4
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2008年全国所有初中毕业生都将按新课程要求参加中考,中考改革也随即在全国所有地区展开。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各地中考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考命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上改变了单一的纸笔考试,理科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考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近年来 ,全国各地中招考试不仅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而且在科目设置和考试模式上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语数外 +综合”的考试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省市所采用 .据不完全统计 ,在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的中考中 ,诸如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西、河北、黑龙江、辽宁等省市 (或其中的一些地市 )大都采用了“语数外+综合”的考试模式 (也有的是理化综合 ,或理化生综合 ) .可以预料 ,随着中招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数外 +综合”的考试模式将逐步取代…  相似文献   

20.
2 建立新的中考科目设置方案 考试科目设置失控是现行中考标准质量控制缺失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导致中考组织者成为集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一身的评价者,滥用中考制度所赋予的权力,使中考丧失了为改革基础教育系统运行实现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从中考制度方面分析,导致对中考组织者权力失控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没有建立有效的价值主体监督评价主体工作的机制,中考组织者不需要对中考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负责,导致中考最关键的——中考标准成为中考组织者的标准。于是,现行中考出现了一种评价主体限制和规定价值主体,价值主体对评价主体绝对服从,价值主体成为评价主体的价值客体的奇怪现象,这导致中考无论是从科目还是到内容都不具有教育系统自我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