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重任。教师教育者通过教“教”、示“教”和导“教”引领具有职业角色同一性的教师学习者成为优秀教师,是实现此重任的关键。新时代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应以有效教师培养为核心、以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为目标,兼具跨学科的宽度和广度。从新时代所需教师功能视角统整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其构成包括沟通与互动、示范与诊断、省思与创新、专业自主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学示范是教师教育者通过亲身示范以促进教师学习者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师教育教学法。当前我国部分教师教育者缺乏对教学示范的系统认识与理性实践,导致教师学习者难以直观看见有效教学的实践样态及其背后的教育学逻辑,进而影响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者开展教师教育者培训的经验与反思,提出教师教育者教学示范的三大类型及其核心策略,即隐性指导类教学示范、显性指导类教学示范和合作探究类教学示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示范对教师学习者的影响,并讨论了本研究对提升教师教育者教学示范效果、助推我国教师教育者队伍专业化、建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教学法理论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者是培养教师的教师,与非教师教育者相比,其教学能力具有概念表述的一致性与内在含义的差异性,是教师培养中教"学"、教"教"和示"教"需求下的综合能力,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征。经由德尔菲专家咨询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能力被分解为由三级指标构成的能力要素群,表现为以"研究发展教学的能力"为结构支撑,与"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聚焦教学的影响能力"共同螺旋交织而成,由低阶向高阶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示范、融通、交互、创新是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专业化特质之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研究》2017,(5):69-74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倡导职前教师培养的教育实践课程多向度开发,教育实习的必要性再一次被重申并加强。高校教师教育者作为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其自身的实践素养决定了指导能力与质量。本研究基于对教师教育者参与的实习指导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教育者的临床指导活动缺少深度,作为教育实践研究者的责任感缺失、基础教育素养有待提升。建议教师教育者要通过到中小学挂职研修,带领学生扎根日常基础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把脉基础教育的能力,提高自身日常教学工作的示范性,以达到提升自身实践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教师教育者相关研究文献及作者设计实施教师教育者培训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情境下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应具备的TRAIL素养模型,包括学科教学能力(Teaching)、教学研究能力(Research)、组织管理能力(Administration)、个性化指导能力(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和培训讲授能力(Lecturing),并基于该模型论述实践型教师教育者TRAIL培训课程的核心要素、学理基础和实践策略。TRAIL培训课程能丰富学界有关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与培育路径的理论性认识,为推动我国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培训课程专业化提供借鉴与启示,并能为出台、落实与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者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建信息素养学习环境是21世纪教育者的首要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都要提高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信息素养,而且首先要从决策者、研究者自身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开始.课程教师要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与本校的计算机教师加强合作.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构知识,同时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和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杜韦·贝加德教授在回顾自己教师教育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对教师专业身份和教师专业学习的研究有助于透视教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实践知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辨析在实践中影响教师工作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未来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需要将其中的个人专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使教师不仅成为"应用型学习者",更成为"意义导向型学习者".同时,需要注重研究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的多元教学知识,通过档案袋与行动研究等途径来发展教师知识.关于未来的教师教育研究,贝加德教授认为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定期总结回顾有关教师教育某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探究其如何启迪实践;二是教师教育的研究主题比研究传统和范式更加重要;三是要强调教育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靳富萍 《学周刊C版》2020,(18):181-182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迫切而紧要的任务。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新时代社会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体之一,要及时认识到时代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及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利用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能只片面强调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及教学态度,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应用,正在带来教育系统的人机协同化.人机协同教育图景与传统教育流程大异其趣,人机协同的有效运转使得教育所需的智能结构发生转型.基于国家实力三分理论建构的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所需的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有硬、软、巧三种智能,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长处在于硬智能,人类教师则优在软、巧智能.由教育人机协同系统智能结构三维模型,推导出未来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的三个维度:(1)硬素养,即数据化、结构化和可重复的教育教学能力;(2)软素养,即基于"关系能力"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能力;(3)巧素养,即教育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知识能力与反思.基于人机比较,未来教师核心素养的重点应在硬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软素养和巧素养.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师范教育率先建构基于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训路径,以及提升教师教育者的人机协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者,其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新课改的进程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例研究作为一种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的精准有效落实,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