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外语学习标准》与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是两个不同国家有关外语教学标准的教育文件。美国“5C”标准指的是交际、文化、联系、社区和对比五个方面,它们被看成是美国的外语学习目标;中国的英语学习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内容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本文旨在通过简要比较中关课标的异同来审视我国的新课标,希望该研究能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运用外语的能力,即获得使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某种外语在正确使用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文化观点和态度,获得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将人们置于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去,这样做可以有机会直接观察这种语言正确使用的情况。但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本国学习外语的。因此.教师就要注意处理好语言与文化、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在结合社会背景知识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外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外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人才。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和发展与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语教学专家在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时认为,操本族语的人在与外族人的接触中,比较能容忍他们的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而对于违反说话原则(这往往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引起的),则被看作是不够礼貌的。所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使外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系统外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完善地掌握所学语言,按照语用原则进行交际。因此,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或文化敏感性,进而发展成一种能力,是今后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各位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的重点应尽快从语言系统本身转到语言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6.
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良诚 《文教资料》2006,(29):69-70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通过实验证明在教学中把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授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可以比较清楚地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目的、任务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语言具有紧密的关系,尤其在语言学习上,文化因素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外语类选修课上,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因素对外语类选修课的影响,并恰当地渗透到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从外语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学习一种语言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外语教学中。从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的影响的角度,阐释了外语教学体系中语言、文化和言语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隐含在语言后面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是进行文化沟通及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及内容,作者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文化认同和文化吸引,已经成为维系国家民族间稳定关系的重要保证。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以及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外语教育应该肩负起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把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确定双向文化语言教学方向,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的输出,从而提升我国学生文化外宣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语言交际产生不同的影响,外语教学不能只局限语言系统本身,还应把与目的语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纳入教学之中,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还就如何加强文化因素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密切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本身的教授,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拓展.文中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文化拓展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文化导入的三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当代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解决我国目前优秀外语人才的短缺问题作出贡献。因此,外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宿晶 《海外英语》2012,(4):72-73
语言与文化存在依存关系。该文分析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和举例,使语言能在实际交际中更加准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的外国文学诗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但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东西方的文学中的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优化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英国史诗《贝奥武夫》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证明可以通过在外语文学学习者的母语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对应的代表性的作品,并与所学目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学生与两种文本文化之间的互动沟通,可以提高英美文学诗歌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研究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者总是不自觉地将本国的文化错误地转移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中去,这种语用失误妨碍了跨文化交际的成效.该现象给外语教学以很好的启示:外语教学除了训练好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洋 《宜宾学院学报》2006,6(7):102-10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应把异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语言是传承和交流文化的工具。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倡导,在对外语教学的评估中应当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