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背景下,高校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互助服务的"互联网+"和谐校园模式,探索基于微信互助的"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平台构建。给出基于新媒体技术微信的互助服务、"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理念以及相关的系统性合力机制的具体内容。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互助文化和新媒体技术平台现状,基于微信互助服务的"互联网+"模式,并从用户实名制、消息投放审核、求助发布、助人者与求助者对接、信誉、奖惩、运营团队及条件支持、我心目中的"云师大好网民"评选等方面介绍具体内容。对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普及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交和生活学习方式。微信传媒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微信不仅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理念构建、体验提升、资源整合这一过程,运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达到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并引导自身思想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正在以迅猛之势影响着实际生活,包括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符合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和改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更是感受这一明显变化的主要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面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理智分析、把握大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优势,更出色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丰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同时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对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努力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互动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转变监督机制,全力打造“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微信传播已经成为全球社交应用软件的领跑者,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在阐述微信传播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微信传播视阈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韩泽明 《考试周刊》2011,(5):195-196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应利用网络新阵地,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平台,争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逐渐兴起并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在无形中给高校教育带来诸多新挑战、新问题。因此高校如何丰富微博、微信的表现形式,进行学生信息量的拓展和规范管理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本文将从微博、微信的特点与功能入手分析微博、微信运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微博、微信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内容及确保其合理运行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郭玉华 《科教导刊》2021,(2):98-1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校全员立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价值引领上应体现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地方思政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阶段式、课程群式、联动式"的立体化、全方位模式.通过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设立示范项目、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途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但二者之间的割裂现状不容忽视,因此亟需将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育人的实效性。各高校应该牢固树立“党建+课程思政”理念,大力提升“党建+课程思政”能力,精心培养“党建+课程思政”队伍,拓展“党建+课程思政”载体,健全“党建+课程思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的交流越加频繁。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面临教育新环境,这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机遇,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分析了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现状、问题以及诱因,阐述了高校应加强多元文化研究、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思想观念的交流越加频繁。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面临教育新环境,这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带来机遇,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挑战。分析了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现状、问题以及诱因,阐述了高校应加强多元文化研究、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正确政治方向,以培养思想进步、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沟通流畅、能力全面的人才为基本目标。文章分析东北高校培养“优质公民”的目的,探讨东北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优质公民”,并从思想、行为、心理、沟通、能力等方面研究东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质公民”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媒体对高等教育起到多种作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改变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有利于整体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网络新媒体也给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带来多种挑战,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合理借助网络新媒体丰富教学资源,重视对学生进行更高层面的思想引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9.
张铁  王溶泽  王亮 《成才之路》2022,(1):139-141
思政教育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在审美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思政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力.高校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提升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又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课的高质量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环境、理念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同审美教育融合发展.文章从审美教育概述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系统是指将一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关系及结构的总和,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微观生态环境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走势,在中观生态环境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在宏观生态环境下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