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反动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并在形式上迅速“统一”了中国.然而这一政权仅仅统治了二十二年便告崩溃.笔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而造成这一必然结果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通货膨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通货的缓慢膨胀阶段;通货的恶性膨胀阶段和通货的崩溃阶段。造成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加深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程度,并促使它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3.
周忠  黄玉强 《嘉应学院学报》1995,(2):111-115,92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通货膨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通货的缓慢膨胀阶段;通货的恶性膨胀阶段和通货的崩溃阶段。造成国统区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加深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程度,并促使它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与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造成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祸源在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等级乃古代吏治腐败践行的途径;封建法律制度的存在是古代吏治腐败的庇护伞;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人乃吏治腐败产生之温床.从古代吏治腐败所引发哲学反思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实现古代吏治的现实超越与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吴贤辉一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覆灭的因素很多,其中,地方与中央的长期不协调、甚至对抗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图把南京政权的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期里作上动态的考察,以探讨其迅速覆灭...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迅速败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拟就其经济原因进行分析,从这一视角透视出国民党经济的反动性、腐朽性,从而得出其政权覆亡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7.
吏治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中国历代王朝吏治腐败现象一再出现,成为无法医治的毒瘤和痼疾。对清初吏治腐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乃是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和时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清朝吏治的日趋腐败。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李彦宏,周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仅仅维持了22年的时间即告覆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甚为罕见的。个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因素,也有经济原因。而通货膨胀则是它走向崩溃的经济根源。本文拟就1935—1949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方...  相似文献   

9.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根源,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吏治腐败成为斗争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治国之要,吏治为先。晚清以来不少爱国有识之士对吏治问题高度关注,宋育仁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吏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吏治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晚清吏治腐败的抨击和揭露,认为晚清吏治腐败主要表现在冗官成灾、损公肥私、官民隔阂等方面;二是对症下药,提出整顿吏治之举:严格官吏考核、监察制度,明确官吏的权利和义务,"均官职"等。  相似文献   

11.
卖官鬻爵是一种典型的腐败现象,它的危害性是一切腐败现象中最大的.它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权威,破坏了执政党的用人标准,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强化了官本位思想,还将导致深度腐败.卖官鬻爵现象理所当然应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并认识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腐化现象产生的根源,总结党在这一时期反腐化斗争的措施与经验,对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借鉴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解剖腐败顽疾,拓宽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创建反腐倡廉机制,从选人、教育、考核、生活待遇、监督等方面入手,建立一种促使领导干部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的机制,筑起反腐倡廉的坚实屏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在反腐败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惩治党政官员腐败中,要借鉴各国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吸取腐败对执政党和国家的危害与教训,创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寄生在我党肌体上的毒瘤,反腐倡廉是纯洁我党肌体的良方。惩治腐败固然重要,但是预防腐败更为重要,透析腐败现象背后的人性基础,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性观,自觉地增强其防腐、抗腐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从1894年到1949年,曾在中国大陆政坛上活跃了55年,其中21年处于执政地位.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是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失败,其中军事是国民党失败的直接原因,党的建设是国民党失败的核心原因.与此相比较,希望我们能更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孙中山丧事为国民党提供了表达诉求,言说政治主张的契机。国民党以治丧活动为契机,运用党的组织系统和宣传机器来宣传孙中山思想、塑造孙中山形象,希图通过孙中山偶像地位的塑造来强化普通民众和国民党员对党(国民党)、国(国民政府)的认同。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运作,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对意识形态宣传之重视,其群众动员意识之自觉,对现代宣传手段之娴熟运用等,映射的是国民革命前后一段时期另一个面相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党治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经过了改造。要研究1927-1937年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的制度规定及其运作规律,必须首先弄清中国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及其原则。中国国民党党组织有4个特点:即党组织网络的特征;党的组织原则实行事实上的集权制;党务干部名义上的任期制实质上的终身制:党内派系林立之下党政体制运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政治腐败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政治腐败直接的制约着民主的发展。民主贫穷在现实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政治腐败和民主贫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执政腐败直接影响到民主贫穷的产生。政治腐败影响从民主心理的健康发展;损害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侵蚀着保障民主的制度体系;直接损害着政治资源,分散民主发展的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导致了民主贫穷。发挥政党在治理政治腐败、防止民主贫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内腐败现象是社会上一个很不和谐的因素,对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与社会和谐建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反对党内腐败的工作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任重而道远,其方法、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完善。如何有效地反对和制止党内腐败现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