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一般的现代化到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提升和优化,孕育着一系列的创新、融合和发明。现代化在中国首先是在外部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影响下被迫奋起的现代化,是一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只有把普遍、一般诉求与中国独特的条件、路径、模式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范式”后,中国式现代化才逐渐摆脱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发展主义与发展决定论,告别西方启蒙话语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形象,在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回归中华文明发展大道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三者融合创新中型塑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更多的“流转”“往来”开拓一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格局和逻辑,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取代了掠夺宰制、你死我活式的零和思维模式,呈现新文明的崭新世界格局和视野。防止资本逻辑的盲目扩张、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外推、保证发展成果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和精英,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来保障。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新理念、思路、政策才能更好地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2.
黄瑶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59-63,10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一条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新路,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大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绿色发展的永续保障。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局限,证实了"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真理性,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代文明形态和现代化的生成规律来看,西方模式并非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立性、人民性、协调性、共治性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其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神话,开启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重塑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逻辑,是以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带有社会主义鲜明底色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取得独立的国家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步入快速发展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深化期。在方法论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伟大发展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东方社会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合理谋划的实践之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之路,是和平发展的实践之路;在价值逻辑上,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丰富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带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受西方国家的挑战,认为现代化是它们独有且根植资本主义制度的,并用“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从人的解放和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厘清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政党保障、民主建设、经济奠基、群众基础、共同体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来看,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由“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加快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在有关现代化这样一些重大关系问题上尤其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在现代化的普遍与特殊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能动选择和创造;在现代化的“外源”与“内生”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经过自身努力,不再是外源现代化,而是内生现代化,实现了从外源向内生的深刻转型;在现代化的自主与依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不“依附”,也不“脱钩”,破解了“依附”发展与“脱钩”发展的二元难题;在现代化的学习与创新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实现了从简单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重大跨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示范。  相似文献   

8.
发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传统社会的全面重构所开启。资本寻求支配性权力的内在欲望借由空间拓殖运动建构起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引致了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格局的矛盾与失衡,并衍生出苏联式现代化、依附式现代化等现代化的传统形态。经由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求索,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创造性融合,开创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境界,成为突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进一步凸显出领导力量的集中性与推进方案的超越性、实践方略的系统性与价值实现的全面性、建构进程的自主性与发展空间的开放性等社会主义本质向度,并使之成为成熟定型的实践原则,呈现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续探索,反映出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各个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底色、中国式的发展特色,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而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化,世界秩序正在重构。这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更为复杂的时空背景,同时也使中国的化面临巨大挑战。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而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传统化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基于自身国情的独特性,对资本的扬弃便是其中之一。不同于资本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管制资本的苏联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以党的全面领导应对资本的渗透性、以共同富裕原则制约资本的增殖性、以独立自主方式管控资本的流动性等方式,改造资本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通过对资本的扬弃,中国式现代化向受困于资本带来的现代化问题的世界各国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12.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中国德育事业走自主发展、特色创新的中国式新道路的决心。德育现代化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德育体系自身的现代化以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格支撑及道德基础。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德育现代化,涵盖了一体而多样的德育、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和谐而共生的德育、实体而虚拟的德育、国家而世界的德育等重要主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现代化,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德育目的的革新,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变革,实现共同价值的传递;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协同共治的现代德育治理体系;面向人的数字化生存,以技术革新引领德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培育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格及现代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表征人类从传统向现代演化发展的普遍性叙事方式,“轴心期”奠定了演化发展的文明基础。“轴心期”中西文明型塑了具有不同超越视野的文化传统,孕育形成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不同路径。近代以来中国重塑“新道德”再造“新社会”重建“新国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的现代化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是德性和理性、国强和民富、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文明传承和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这条道路不仅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还重塑了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拓展了实现途径;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重估了人类传统文明的现代价值、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致力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世界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彰显实现现代化新可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因此,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道路,经过了历史验证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呈现出与西方道路模式迥异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逐渐成熟,未来其发展道路和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规范,完成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践过程中,仍需要发现更多可行性高的核心理论与实践方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时代性、现实性、历史性、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深厚文化支撑。在文化立场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继承与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文化原则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在文化价值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改写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强国的现代化逻辑,由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较强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超越于西方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不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动力之源,从发展活力上创造了巨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从发展初心上创造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科学发展上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文明跃升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人类共同进步上创造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现代化的问题出发,中国式现代化以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现代化的关系调节和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出场境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形成了现代化普遍意义特征与中国特色现代化新道路的丰富内涵相结合的范式特征,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实现现代化要坚持价值的本质回归、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系统观念的价值意蕴,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运动大背景下,西方列强携工业文明和军事技术的优势强势进入中国,中国经济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全球市场体系,加速了政权的衰败和解体。政权崩溃、经济危机和信仰弥散的叠加让整个中国旧社会一盘散沙,结构性困局中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覆灭危机充满了焦灼和反思。相对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中国现代化之路除了建立现代国家,聚合资源开启工业化,还要进行文明重建和新生。这种独特的历史境遇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聚合关联让这场社会革命历史地采取了社会主义的定向。中国式现代化由此深深地烙上了文明开新的特殊基因。相较于西方,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向度上,实现了对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西式现代化逻辑和“文明冲突”偏狭文明思维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举措,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拓宽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大道,回应了当时国内外甚嚣尘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终结之声,为之后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先发国家主导的旧经济利益格局和铸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浇筑了坚实基础,虽然新时代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但在此期间迸发的许多思想在现在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