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薛妙勤 《科教文汇》2008,(17):199-200
亲子鉴定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突破,曾对婚姻和家庭血缘的正统性带来惊喜。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亲子鉴定的误差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亲子鉴定偏重男方权利,强化性关系的专一性等。因此,有必要以对亲子鉴定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管理,促使人们养成慎用亲子鉴定的家庭伦理观念,使亲子鉴定在维护当代的婚姻和家庭伦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3)
21世纪的发展浪潮使前沿科技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亲子鉴定无疑是一项关注度极高的技术。然而,这项技术的运用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结果,更是一系列对于家庭和谐、儿童心理及社会环境等人文伦理方面的复杂影响。这些被忽略已久的隐藏在亲子鉴定技术背后所的非技术性问题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化伦理批评方法,以六七十年代美国危机四伏的社会为背景,以婚姻、家庭和性的社会伦理为叙述层面,通过对马拉默德的《杜宾的生活》的解读,探讨了六十年代美国家庭解体和追求性爱,追求新的自我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化伦理批评方法,以六七十年代美国危机四伏的社会为背景,以婚姻、家庭和性的社会伦理为叙述层面,通过对马拉默德的<杜宾的生活>的解读,探讨了六十年代美国家庭解体和追求性爱,追求新的自我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程艳 《科教文汇》2007,(12Z):180-180
本文运用文化伦理批评方法,以六七十年代美国危机四伏的社会为背景,以婚姻、家庭和性的社会伦理为叙述层面,通过对马拉默德的《杜宾的生活》的解读,探讨了六十年代美国家庭解体和追求性爱,追求新的自我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富余的精力不再耗费在各种各样纷至沓来的社会政治运动中,然而以“第四者”的形式展现,对婚姻的稳定对家庭的经营提出了挑战。探讨了“性”及“第四者”中性行为的伦理性,及“第四者”现象出现的经济伦理根因和时间和物质基础的富余、日常生活机械性的压迫的伦理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农村打工青年闪婚个案的研究与资料收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打工青年选择闪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闪婚青年的婚姻稳定性。研究表明,Q村绝大多数的闪婚青年婚姻较为稳定,闪婚中对"本地婚"的选择、高额聘金的支付规避了其婚姻破裂的风险,并且村庄代际伦理、家庭伦理为其婚姻稳定性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类婚姻伦理关系是不断进步的:血缘婚排除了异辈相婚,同辈间则互为夫妻;族外群婚摆脱了血亲相配,人们依旧集团相婚;对偶婚有了主夫主妻的区别,出现了真正的夫妻生活;专偶婚实现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出现不平等。演变中也存在异化,整个阶级社会婚姻为经济所制约,婚姻伦理关系处于不正常境地。未来社会婚姻伦理关系将走向成熟,婚姻真正成为当事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9.
亲子鉴定技术对于确定当事人之间的亲子关系,解决亲子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和损害。因此,我们应当在坚持亲子鉴定技术优越性的同时,完善相关亲子关系法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亲子鉴定纠纷和亲子鉴定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明确提出进行亲子鉴定的原则,简析了法律规定适用亲子鉴定案件的类型,进而详尽的提出建立亲子鉴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实现亲子鉴定在我国的普及和广泛、合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对职业女性婚姻关系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以往有关工作家庭冲突和婚姻满意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双方关系的探讨,而少有研究重点考察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其工作家庭冲突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故此,本研究针对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探讨其工作家庭冲突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285名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已婚已育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家庭与工作冲突得分,总体而言,工作家庭冲突水平中等;婚姻满意度较高。(2)已婚已育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可以显著的预测其婚姻满意度;家庭与工作冲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爱情、婚姻和家庭是几乎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道路。得到真挚的爱情和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础。在爱情和家庭的问题上遭遇不幸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也必然危及生理健康,甚至涉及子女和父母,更有甚者危机社会的安定。在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有责任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获取较为完善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2.
卡尔·巴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基督教神学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巴特神学婚姻伦理本质、伦理价值及基本准则的分析,旨在管窥其深邃的神学婚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每个社会都重视婚姻的过程及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在家庭产生、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环境和夫妻双方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婚姻关系简单、脆弱、混乱和危险等一系列的婚姻危机,这些现象和问题可以用家庭社会学的家庭社会学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和回答。针对婚姻问题,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即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家庭治疗,介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去,化解中国社会的婚姻危机,促进每个家庭的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家庭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夫妻财产关系是以身份为前提的特殊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因其明显的伦理性而分界于市民社会普通之财产关系.当前我国婚姻立法仍然坚持198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婚后夫妻所得共同制为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实践证明,婚后所得共同制与婚姻本质相契合,符合我国国情,宜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和第5条的规定将市场规则引入到婚姻家庭关系中来,既违反了婚姻法的基本理念,也与大众对婚姻的期待大相径庭.本文对其规定分析利弊的同时,从婚姻本质的层面来进一步坚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为我国的夫妻财产主流,维护婚姻家庭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伦理观念的不同,对爱情及婚姻的认定也不同。下面就让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日本人对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档案婚姻档案是一定时期婚姻登记过程的真实记录,可以作为研究婚姻形态、社会现状等的研究资料,也是国家对家庭和公民个人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婚姻档案具有长久保存的必要性.婚姻档案管理具有长期保存、随时调取、联网共享的价值需求.婚姻档案网络化管理是实现这些需求的有效措施.但是网络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的出现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给绝望的家庭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人体器官的特殊属性也引发了许多法律与伦理的探讨,本文通过未成年人捐献器官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尸体器官的物权属性、近亲属是否可以继承、继承后的处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曹利亚 《科教文汇》2009,(2):239-239
从《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爱情和婚姻的分析入手,探讨三种不同的婚姻在小说中的体现,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物质基础上的婚姻以及盲目基础上的婚姻分别带来的结局,以期引起当今青年人对婚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云溪 《百科知识》2021,(15):48-49
婚姻是走向成年的标志,是建立一个新的家庭的基础,婚姻的选择关乎一个家庭的发展与幸福,所需要考量的因素有许多.在我国,"养儿防老"和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观念在很多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农村纯女户家庭面对择婿与养老是如何考虑的?父母对女婿在赡养方面有什么期待?女儿又是怎么考虑婚姻与父母的赡养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社会。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实现零距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现如今网络已成为获取信息、传播与共享信息的重要工具,几乎被应用到了所有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天文、国防、医疗,小到家庭娱乐、生产办公、网页阅览都要应用网络。网络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特殊性特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用户。想要维护网络秩序,必须构建相应网络伦理,以调节网络环境。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会发现现实社会伦理与网络伦理有着明显差异,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