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汉至唐郊祀制度沿革与郊祀歌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汉唐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实践赋予了政治监督新的时代内涵.目前,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加强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需要依靠政治监督的外在约束,更需要政治自觉的内在引导.坚定初心使命是实现政治自觉的原发动力,坚守"两个维护"是实现政治自觉的根本要求,必须将初心使命与"两个维护"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增强政治自觉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士大夫政治文化"是宋明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方面,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可以说是对两宋时代儒学从崛起到衰落的一个历史浓缩,其对两宋道学从"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定国是"出发,如何一步步分裂为"朋党",最后又如何被以"伪道学"的罪名清理出局之轨迹的详细辨析,充分揭示了传统政治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根本弊端;而其对宋代政治格局中道学集团与官僚集团各自特征的对比与分析,也深刻地揭示了儒学每每受挫于官僚集团的文化与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建立了唐朝.高句丽原是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后来不断扩张,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唐王朝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来往.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登基后,多次派遣使臣赴唐.唐朝奉行以"和"为主的外交政策,与高句丽确立了宗藩关系.唐高祖时期是双方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性灵"说可视为公安派一以贯之的诗文理论的核心.但这一理论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诗文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所主张的"性灵"由于受社会思潮、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有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剖析袁宏道性灵理论的演进发展的复杂过程来明晰此种区别,从而达到对公安派诗文理论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持及社会经济的繁荣,道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徒众增多,规摸扩大,经典汇编成藏,研习道经蔚然成风,这有利于道教养生的研究和传播。虽然这一时期服食金丹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妨碍了养生的健康发展,但总的来说,隋唐道教徒们仍然对养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隋唐道教养生发展的新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吸收和融合医、佛、儒等各家内容,从而使养生理论和方法更加趋向成熟,一振南北朝后期道教养生走向宗教化、神秘化和繁琐化所带来的颓势,在新的理论基础上推动养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分别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笔下以塑造自然环境中的"硬汉"为中心的两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硬汉形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两篇小说中"硬汉"形象刻画上的异同,对更好地鉴赏这两篇小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新安画派"中的两位主将渐江和查士标,在书法风格上迥然有别.渐江走"复古"的路径,行书学颜鲁公,楷书学倪云林,形成自己"苍老天然,简淡高古"的艺术风格;查士标跟随"崇董"的时风,兼学米芾、"二王",形成自己"俊逸潇散,气韵高远"的艺术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其一,二人的人生遭遇和经历不同;其二,二人的性格不同;其三,二人的艺术取向不同.然而,不论二人的书法风格如何,他们的书法都能触及艺术的真谛:表达个人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新安画派"的艺术家们在"师古"与"创新"的关系上开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最为强盛的时期,这时的中日交往更为密切.在彼此交往的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墨子.七患篇>中,讲到"禹汤水旱"传说,这个传说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禹汤时代是在上世圣王治世的时期,但也有水旱这样的传说.墨子提及"禹汤水旱"传说,目的是要依据紧缩财政理论的"经济合理性"来制约君主.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汉初实务派的经济官僚.但武帝时期却有突破这一思想的情况,认为人类可以生产出庞大的衣食之财,从而实行积极性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文章认为,诸葛亮内心深处存有"帝王之志",在其出仕前后,无论是对时局的精当分析,还是在蜀汉政权里铲除异已,都显现出诸葛亮这重性格.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高度中央集权的清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之下,其政治结构出现松动。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崛起的湘淮势力又加剧了这一倾向,近代中国政治权力的非统一格局形成。这种非统一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制约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学生来说,辅导员是这一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导者。由于高职的"特殊性"、"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不仅贯穿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针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学生,高职辅导员应融合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陈独秀的政治历史上,"托派"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但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历来的政治结论大抵相同,但涉及这个"问题"的具体史实与征信文献却大都语焉不详。陈独秀从受托洛茨基思想影响到组织上参与"托派"活动,几经波折,一度联合"托派"诸小团体并领导统一后的"托派"全国组织,最后与"托派"核心组织人事、政治思想路线渐行渐远,最终分手。对这一过程作翔实而清晰的历史耙梳,有利于我们从学术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学学理的分析,进而搞清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个理想的统治体系,就需要有一个理想的统治思想作为指引. <白虎通义>是东汉时一些儒者对关乎统治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所形成的一部著作.在<白虎通义>里,一大批参与者表达了对理想王朝建设的设想,形成了其影响深远的帝王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小说创作时期出现了子君与春桃两位女性形象.她们都同样自信地呼喊过"我是我自己的",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子君在冷漠的无爱的父亲家死去,春桃却过着"畸形而和谐"的生活.在这一死一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经济解放的角度来看,春桃形象是对子君形象的有力补充.另外,知识女性与下层劳动妇女的差异及鲁迅与许地山这两住作家创作上的不同视角都是形成子君与春桃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把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解差异政治的切入点,为理解多级的世界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同时它们也过分彰显和强调了当今政治学中差异与冲突的固有性和不可避免性.只有辩证地理解政治文化中的异与同,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文化、文明中的差异以及后现代差异政治观,才能科学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图景,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