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鹿邑老子庙会的田野考察表明:传统国家以官府修庙及朝廷遣官致祭的方式对地方传统信仰进行干预,其意在于宣扬皇权天命与教化民众,而国家的介入也为民间信仰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这是庙会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当代政府通过名人参观、题词,主持祭拜仪式以及政府体制内动员举办庙会、建构庙会文化的"文化话语"体系等方式主导了庙会运作,这体现了传统庙会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背后的国家意志。同样是民间信仰背后的国家干预,由于国家干预的目的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而通过庙会文化反映出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也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治理结构变迁的核心是制度变迁,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导性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因路径依赖方面、变迁成本收益方面及变迁主体力量方面的原因始终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明至民国时期,阜阳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水陆交通,为其商业发展提供较大的推动力。这一时期,阜阳成为长途贩运的通途和商品流通的枢纽,外地商人在阜阳经营商业,设立会馆,银钱业比较发达,庙会是促进商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集市贸易也发展较快。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对维护和改善交通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制约阜阳交通和商业发展的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集市和庙会是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石家庄的集市和庙会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地方特色,集中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成为石家庄人尤其是村镇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集市和庙会健康发展,还需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民俗,摒弃低俗;改善交通和卫生状况,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安鼓乐在历史传承中,民俗活动表现突出的庙会鼓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生活,为西安鼓乐增添了传承的活力,增加了鼓乐艺人习乐的动力,成为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展示才艺、助兴表演的地方。庙会文化活动对西安鼓乐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庙会文化,对于探讨西安鼓乐获得生存和继续传承的活力,推进西安鼓乐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对于南方庙会文化的研究比较冷清。就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而言,它的历史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承载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曹娥江流域庙会在满足人们祭祀愿望、搞活地方经济、展示乡土特色文化、聚集本地民心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比照历史,现今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裂变和转型,如何进一步弘扬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利用庙会打造好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庙会是集信仰、商贸、娱乐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宁夏广建寺庙祠观,促进了庙会文化的发展。当前,宁夏有多处富有特色的庙会,海宝塔寺庙会是在首府城市举办的佛教法会;同心青苗水会是体现地方特色的一种道教色彩的庙会;固原什里乡村庙会体现着乡村农民精神和文化生活。各种庙会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庙会逐步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兴力量,城市春节庙会对区域旅游经济有提升的作用。以太原春节庙会为例,春节庙会对短期旅游、民间文化、旅游产品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庙会组织连贯性不强、庙会内容和地方文化结合不紧密、庙会与旅游景点结合不紧密等。针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庙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庙会又叫香火会,庙市。明清时期,河南庙会遍布城乡各地;会期少者一日,多者月余不等;庙会由会首进行组织管理;庙会是商品交易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在此可进行各种商品交易和文化娱乐活动;明清时期的河南庙会,促进了河南城乡物质交流,促进了地方经济、民间文艺,寺庙文化的发展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赣州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进行分析,揭示客家乡村妇女的性别特征,剖析庙会与妇女社会性别形成的关系。认为庙会是性别文化的一种表征,庙会文化参与了妇女社会性别的建构。客家乡村妇女的社会性别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妇女缺失公共空间的话语霸权,私领域主动权的获得与其对家庭的贡献成正比,妇女主体身份的自我认同性较强。转型期的庙会成为重塑地方性别文化和维持客家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阏伯台庙会与商丘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丘的阏伯台庙会作为商丘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起源、发展、演变与商丘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最早发明人工取火和进行天文观测、商业贸易源头的商丘,拥有古代丰厚的文化传承,也使阏伯台庙会能够在当地及周边民众的思想上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育考试制度的变迁是国民素质教育提高的重要推动力,英国教育考试制度的变迁轨迹充分揭示了这一规律。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视角,通过对英国教育考试制度变迁的历程、特点和现状的分析,为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神话学史上有影响的神话-仪典学派进行了反思和检讨。通过探讨民间庙会在近20年来复兴的过程中,为谋求更充分的合法性而对神话或者神话要素进行的解构和重构,认为神话与仪式的联系并非机械不变,实际上双方都处在不断变迁和重建的过程中,所以其关系应当在“动态的互动过程”中予以考察;神话的解构和重构是各地庙会谋求合法性的策略之一,其方式多种多样;“民间”并非一个均质的整体;追求政治合法性的过程,主要只是民间精英与官方政策之间的对话、协商与较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中世纪西欧,和当时的中国及世界大部地区,集市和庙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当时西欧城乡间的商业交流,通常是通过集市的方式来进行的。至于较为珍贵的物品,或大宗的货物,就必须到庙会上去购买。集市和庙会,在中世纪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中世纪中期和晚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研究中世纪的经济发展时,必须对集市和庙会的商业活动进行详细的考察。本文拟就集市和庙会的区别和译名问题;香槟等主要庙会的活动情况,集市和庙会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以及由定期贸易到常年设市的发展过程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老家过庙会的那天下午两点,家家户户都吃完午饭了,表弟强却忽然领着妻儿回来了。表弟在离家100多公里的地方上班,平时难得回来,这次老家过庙会,正赶上他休假,可能是想给姨妈一份惊喜吧,他没有提前打电话。  相似文献   

16.
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赛会等中国传统民间社会中的“香火之会” ,在许多地方是集祭祀、贸易、游乐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一方盛会。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是乡村百姓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方式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 ,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传统民间社会中的庙会实际上具备了多种社会调节功能。豫北民间的传统庙会形式对此体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17.
庙会是融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植根、传衍于民间,凝聚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周至民俗色彩浓厚的庙会文化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民间艺术的延续,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主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犯罪必然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犯罪治理策略取向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而刑法主观主义生成并渐趋强势。刑法主观主义并非只是为了作为客观主义的对立面而生成,而是对时代变迁的必然回应,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庙会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老家河北省平山县,就有在正月里举办庙会的习俗. 听爷爷说,家乡的庙会从民国初期就有了,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农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的重要形式,也是十里八乡文化交流,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