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被××"结构因其违背传统语法规则的特殊用法和巧妙的语用效果而被人们广为推崇,并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迅速流行开来。比较新型"被××"与传统"被"字句的结构,可以分析出新时代下新型"被××"结构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自杀”等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句法要求、语义结构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在这一格式中,“被”处于高谓语的句法地位,内部形成“‘被’+事件”的语义结构,“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或作出否定暗示.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另类“被××”格式正被泛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互联网络语、校园语和时尚语的流行,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中出现了许多亮眼的新词。也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被就业"、"被时代"等"被式"家族应运而生。从"被"字的演变,我们不仅看到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更能看出新词所体现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文章从"被××"结构说开去,从"被"字的演变,"被就业"、"被时代"等"被××"结构的产生,它们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得出的感想四个方面作出阐释,从而得出"被××"结构的社会性所反映的当代人的心理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流行词语"被××"结构式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不能进入语法层面的根本原因是:只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含义丰富,"被"后的词语都受助词"被"的语法、语义功能的支配而活用为动词,与原有结构"被"字句产生冲突。因此"被××"结构式是语用过程中的修辞现象,不能进入语法层面。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009年度网络热语征集,"被××"非常规组合荣登榜首。"被××"非常规组合的高频使用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主观心态与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追求,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文章主要讨论新时期"被××"非常规组合的形式特征、语义特色与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被××"族新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互联网及日常报刊杂志上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以"被就业"为代表的"被××"类"被"族新词.这些"被"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对"被××"类"被"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是具有社会现实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被+××"格式广受青睐,迅速发展.其语法功能获得极大拓展,语法意义得以深化,进而产生了一系列"被+××"的超常规搭配.这种格式具有陌生化、求新求异的修辞心理,并取得了有效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慧 《考试周刊》2010,(32):46-47
网络上出现的"被××"句式,与现代汉语"被VP"的用法截然不同,主要表达"被迫、无奈"的意思,同时也具有特殊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用语的流行成为新时代语言发展的特征之一."被××"结构从传统的"被字句"演化而来,在网络流行语层面有较高的关注度.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被××"的特点及其生成机制,发现其语义表达具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体现出一定的虚假性、自我矛盾性和被动承受性.反映出语言作为约定俗成的文化体系,其结构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40):33-3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理论分析近来兴起的"被××"新用法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被××"新用法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社会现象和大众社会心态的反映,属于语言变异的范畴,这种用法最终是消失还是延伸或泛化使用还需要等待语言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魏利霞 《文教资料》2013,(19):28-29
“被××”是一种突破常规语言用法的现象,随着其使用领域的扩大,相应地也新增了一些特点。由于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善于凸显各个空间之间的冲突,因此有效地阐释了这一点。另外,随着“被××”不断向人们日常生活的挺进,“被”词缀化的趋势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网络交际中的词语和符号,网络流行语言被广泛地使用.在网络的催生下,源于文化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哥”被广泛复制,“××哥”为题目关键词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中层出不穷.他们不断创新,快速传播,达到了经济、简洁、幽默、委婉等语用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而语用顺应理论对“××哥”的泛化能够予以较好地阐释.  相似文献   

14.
整除的奥妙     
能被整除的数,有一些有趣的奥妙,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1.能被2、5整除的数:只要看这个数的末位,如果末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5整除。任何一个多位数都能写成几个十加几的形式,如:4375可写成437×10 5。10=2×5,所以437×10肯定能同时被2、5整除,因此只要看个位数5能  相似文献   

15.
"××集团举行三十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元大奖。""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元保释费到××。"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  相似文献   

16.
周立建 《文教资料》2011,(17):34-36
网络和非官方媒体报道中"被××"结构是新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指出汉语被动语态典型的结构和"被××"结构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指出"被××"结构的延伸含义:表示非自愿的强迫,表示怀疑和不满,表示事实没有发生这三个延伸语义。同时,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使用时认知过程和概念化的结果,在概念化的过程中,已使用为基础的认知模型和语言使用者的百科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教育》2008,(9):84-85
8月20日下午,广西大学附中(简称西大附中)周×生、黄×梅、郭×华、方×海等四名原副校长齐齐站在南宁铁路运输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宣判。因涉嫌贪污,该校包括原校长唐运南、原校党委书记许剑(二人另案处理)在内的领导班子被送上了被告席。  相似文献   

18.
事例:虎子是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是先天聋哑儿。他的家人将他放在儿童福利院的门口之后,就不知去向。虎子在福利院老师的关照下,健康地成长起来。虎子五岁的时候被李××夫妇收养了,办理了相关手续之后,李××就带着虎子回家了。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从懵懂学语开始,父母就常常教我:"我家住在安徽省砀山县××镇××村××队,父亲叫××,母亲叫××。"大人们这样教孩子是有用意的,据说是怕自家的孩子走失了或者被人拐走了,遇到好心人,能根据这些信息把孩子送回家。小时的我因为家庭住址记得牢,常常被大人们称赞为聪明。在大人们的夸奖声中,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常常问得父母和长辈们无言以对,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说:"你这孩子,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想知道答案,好好上学,书里面啥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会接触到一首儿歌《绳子变把戏》,通篇都用一个"子"字作为韵脚,也叫"子字歌"。在该儿歌的仿编环节,我发现幼儿的思维被儿歌的句式(如"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所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