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徐斌 《新闻实践》2006,(10):F0003-F0003
8月20日,一位名叫乔·罗森塔尔的94岁美国老人,在旧金山郊区安然去世。大多数人也许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定熟悉那幅照片《国旗插上硫磺岛》(见附图)。乔·罗森塔尔,曾任美联社战地记者。他一生中的最大成就,就是在1945年2月23日按下的一次快门,记录了美国士兵将国旗插上硫磺岛主峰这一历史性时刻。这张关于“二战”的传世佳作,让罗森塔尔获得了1946年的普利策奖。  相似文献   

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中,两幅摄影名作中的两个人物在美国相会:一个是太平洋战争中将《美国国旗升起在硫磺岛上》的老兵;另一个是美国侵越战争中《盲目的战神》中的那个男孩。前者老了,后者长大了。但战争的苦涩同样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 人们如此重视历史照片,因为它激活了世界的记忆。 开辟“战争回眸”栏目,正是因为照片会说话。照片形象比较语言文字,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表达事件;尽管照片仅仅是捕捉住历史事件的一个瞬间,而瞬间却往往揭示着整个事件的内涵,让人们不忘历史。 “战争回眸”栏目,将为读者翻阅恢宏的战争画卷,回眸战争与正义的悲壮史诗。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新闻图片伦理 人类不知何时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这给新闻摄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新闻图片是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摄影记录,那么新闻图片能不能进行前期和后期的处理和加工?这个问题其实早在电脑发明之前就出现了,当时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是否能够摆拍.根据笔者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的一些名作,特别是一些家喻户晓的战时新闻图片在战后引发了诸多质疑,如罗伯特·卡帕的《共和军士兵之死》、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的《胜利之吻》、乔·罗森塔尔的《国旗插上硫磺岛》以及叶夫根尼·哈尔杰伊的《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均被怀疑乃至被确认为摆拍之作.  相似文献   

4.
重庆钉子户     
重庆轻轨杨家坪站旁的鹤兴路“正升百老汇”工地中央矗立着一栋孤独的小楼,不久前,这座不起眼的小楼突然成为了全国民众及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物权法》颁布之际,反对拆迁的小楼主人杨武在屋顶上插上了五星红旗,犹如二站期间美军将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每月聚焦》一年谈红烛《每月聚焦》的影响《每月聚焦》是光明日报在1995年一版上推出的一个新栏目,是话题新闻的一种新形式。全年共“聚”了12个“焦点”,它们是:倡导插挂国旗、黑米专家陷于困境、虚报浮夸的问题、第一生产力的位置、医疗市场亟需整顿、殡葬改...  相似文献   

6.
1962年第二期《新闻业务》发表了常岸克同志所写的《吸引、诱导、启发》一文,对照片《工地上的大学生》进行了很高的评价。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新翻阅了1961年第二期《中国摄影》所发表的这张照片,并阅读了照片作者陈阵,胡悌麟同志所写的拍照经过。照片作者为了体现党的“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方针,选择了吉林艺术专科学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事实,通过音乐系一位女同学在工地上砌砖的典型形象,来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所培养出来的新型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父辈的旗帜》明快、激烈、反讽性强;《硫磺岛的来信》则沉郁、忧伤、悲剧氛围浓厚。伊斯特伍德显然对后者气氛的把握更为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束后仅10余天的时间,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就被质疑为合成照,最终被取消了参赛和金奖获奖资格。其原因是,该获奖结果公布后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认为获奖者用电脑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并在网上登出了当时《深圳特区报》、《晶报》、《南方日报》和作者在《深圳商报》上发表的照片,以及与获奖照片所作的比较。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同行热议。“华赛”组委会在核实情况之后,根据本届“华赛”比赛规程第二项“参赛作品要求”中第11条的规定:“比赛不接…  相似文献   

9.
每期一书     
《五星红旗》出版者:河北出版总社河北少年JL童出版社 本书以20多万文字配合600多幅精美图片,包括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及有关纪念物品,记述了国旗的历史,再现了国旗的难忘时刻.叙说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动人的故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鉴赏价值。全书以旗叙事,以旗绎史,以旗喻理,通过“美丽的旗”(国旗的诞生),“庄严的旗”(外交战线、i香港澳门回归、盛大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辉煌的旗”(经济、体育、科技战线的成就),“威武的旗”(国防、军队、武警部队),“神圣的旗”(制定《国旗法》、执行《国旗法》L“心中的旗”(各民族、海内外炎…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把最近作者和读者寄给它的部分照片转给了我,让我同作者和广大读者来共同欣赏与研究。照片虽然只有二十几幅,但它却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所涉及题材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光,花卉,还有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闻照片。这些作者通过热情洋溢的来信,用各自拍摄的照片表达了他们对《新闻与写作》的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切入——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月球漫步[1] 2016年11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与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在USA Today 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名为VRtually There 的每周系列视频,进入这一板块就可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让人们360 度直观体验身处月球表面的感觉.早在2015 年,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公布了超过8400 张未经处理的、高分辨率照片,这次虚拟现实体验就是将其中的25 张照片拼接起来,形成一个令人惊叹的月球全景,让体验者仿佛与美国最后两位登月者——尤金·赛尔南和杰克·施密特一起站在月球表面上,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中穿着宇航服穿梭,并把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6)
在兰州生活了近20年的邵先生 在看9月28日《科技鑫报》上一篇题为《国旗岂能当成遮砂布》的消息时,有这样一段话:“当时,记者在去晏家坪途中,经过柳家营十字时节,发现一辆满载砂石的兰拖车上盖着一块红绸子,谋着怪乍乍的,便仔细一瞅,把记者吓给了一跳!原来盖砂石的红绸子有五颗五角星,这是一面国旗!记者一思想,这个开车的胆子大得病犯了,胡做开了。国旗是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摄影家高粮的摄影作品选集《历史的脚印》最近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上,杨成武同志盛赞了高粮摄影作品政治性和艺术性,也称颂了辽宁美术出版社为人们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功德。《历史的脚印》荟萃了作者在40余年摄影采访活动中的拍摄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其中包括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各种活动的照片,记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激烈战斗场面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黎莉 《声屏世界》2009,(11):20-21
全体起立,国歌奏响。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观众席铺展开来,过道上,排列整齐的小学生挥舞着鲜花,观众们手持国旗,齐声高唱国歌。在国旗与鲜花的海洋里,在隆重庄严的气氛中,《中国红歌会》走进南昌县巡演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从2013年第1期开始,《军事记者》杂志在八封上开设《我的摄影佳作》专版,刊登军内外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佳作,同时附作者照片及百字左右的简介。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22日和2月2日今日早报“詹晓东的眼睛”专栏,刊登了记者詹晓东拍摄的系列照片《亲历回家》和《艰辛打工路》,看后觉得很好。尤其是《艰辛打工路》头条上那幅大照片,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它的好不在于拍摄技巧运用得如何到位,而是好在作者的魄力、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年我随家人去河北过年,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09,(5):43-43
秦静在2009年第四期《中国档案》撰文,从整理便捷、便于利用和保管等方面,对数码照片和传统照片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可以将数码照片和传统照片视为一个整体,统一作为归档照片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19.
旅美华人尹集均和史詠两位先生,参与旧金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工作,怀着“国耻未雪,沉冤未昭”的爱国心情,通力合作策划和编撰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一本大书,最近已在台湾出版。作者共收集上千张历史照片,相信是至今对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20.
《陈敏诗歌选》一书近期已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作者与诗歌的结合可谓是个偶然,但在艰苦的环境下,诗歌仿佛成了作者心灵的寄托;在奋斗的年代,诗歌又为他插上了成功的翅膀。他是诗歌的苦恋者,与诗歌结伴的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