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最早刊载新闻电讯的报纸是《申报》,时间是1874年1月30日,内容是有关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系报馆根据当时外国洋行的往来电报存底采写。1881年12月,上海与天津之间敷设了有线电报线路,通讯事业的发展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便利。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发的一条有关清廷查办一名渎职官员的电  相似文献   

2.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晓晖 《华章》2007,(10):197-197
《申报》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的先驱,无论是报业体制还是对新闻的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今后的商业性报纸的发展定了型.本文将分析、论述《申报》创刊到史量才接掌的清末40年的特点,以及对现当代同类型报纸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论述了早期申报馆(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五年)的小说出版情况。期间申报馆主人和《申报》主笔通过搜书广告、结识文人、重金收购等方式获得小说书稿,又以“繁而不琐,丽而不淫”的标准出版小说作品。申报馆还为所出版的小说书籍在《申报》上刊登广告,使其随着《申报》的销售而广为传播,扩大了小说在读者中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为后来梁启超开展“小说界革命”奠定了一定的读者基础;同时,这些小说在内容、文体、叙事模式方面所显示出来的新变因素也随着小说的销售、传播对近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申报馆还对当时盛行的小说盗版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成为近代书局中反击盗版小说的先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英国早期报纸的演进轨迹是世界报业早期发展的“缩影”。从单页形式的报纸雏形“科兰特”到新闻信,从印刷“日记”和新闻书到1665年英国第一份报纸《牛津公报》的出版,再到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在英国早期报纸的不同发展阶段,报纸的形式、体裁和内容都呈现代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况周颐寓居上海,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里(1924—1926),他发表39首词作于报纸副刊《申报·自由谈》上,其中37首未收入刊印的个人词集,是他的散佚词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录、考论《申报·自由谈》上刊载的况周颐晚年的佚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蕙风词创作,促进对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中国 30年代重要的新闻家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新闻实践之一是主持《申报》报业改革 ;他提出重言论、副刊的“头尾论” ,以此带动引领社会政治进步、干预社会现实的全方位新闻改革 ,并形成报业与文化事业“并重”的报业管理思想 ,逐步将报纸引向倾向革命 ;陶“新闻救国”与其“教育救国”一脉相承 ,本质是西方自由主义“宪政”思想 ;《申报》改革的功败垂成 ,对陶的后期思想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许多白话报纸,例如《京话日报》、《白话捷报》、《爱国白话报》、《白话国强报》等,上面刊登的无论是新闻、演说还是小说,都是用当时的北京口语写作的。办报人的宗旨就是使用当时老百姓的语言,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从而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这些文章、小说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12.
《闽省会报》是晚清福州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创办的一份中报纸。从现有史料分析,目前还无法断定该报具体的创办日期。从《闽省会报》所刊载的内容分析,该报体现出消息来源广、较强的世俗性等特点。作为教会创办的报纸,《闽省会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传播时代信息、培养新闻人才以及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申报》在它存在的近80年里,正是国内外的“多事之秋”,它是记载、反映和评说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部和现代历史的全部的唯一的一张报纸。文章分析了《申报》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沿革,并着重从《申报》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等方面论述了《申报》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申报》已在外埠建立了完善的新闻网络,并大量报道埠外新闻。这些外埠新闻虽呈现出报道的连续性、描述的准确性等史料学特点,但也存在着记载史实的矛盾性等问题。通过对1923年《申报》载应山天主教神甫被劫持这样一个埠外社会新闻的分析,可以推断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报刊史料《申报》的民国时期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的电影业最早是《申报》报道的。文章按照历史顺序梳理了《申报》早期电影明星报道的具体过程,《申报》从零星的电影业报道转向明星报道,从中揭示了中国电影明星报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安徽芜湖《皖江日报》是张恨水报人生活的起点和公开发表小说的园地。张恨水精心经营报纸副刊,以此为阵地进行五四爱国宣传;首次发表了《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积累了新闻从业经验,打下了文学创作的基础;以新闻记者身份,更深地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视野,扩大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宣鼎为晚清著名文人,诗文戏曲小说书画皆有深厚造诣,但其卒年目前尚有争议。据晚清《申报》刊载资料对宣鼎卒年问题进行重新考证,可以推知宣鼎应卒于光绪五年(1879),而非学界此前认定的光绪六年(1880)。另对《申报》刊载宣鼎遗作题画文字做了整理,以便于学界对其有更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之久,报纸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救国启蒙为己任,这一新闻特色也影响到其文学风貌。《大公报》诗歌不仅改变了诗歌传统的传播方式,其文风也明显受到诗界革命的影响,有了新的视野新的境界;《大公报》小说讽时讥世,发挥着报刊谴责小说的功能;《大公报》积极倡导女学,鼓舞和催生了女性写作群体。《大公报》以文学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表现出清末民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新质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20.
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之久,报纸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以救国启蒙为己任,这一新闻特色也影响到其文学风貌。《大公报》诗歌不仅改变了诗歌传统的传播方式,其文风也明显受到诗界革命的影响,有了新的视野新的境界;《大公报》小说讽时讥世,发挥着报刊谴责小说的功能;《大公报》积极倡导女学,鼓舞和催生了女性写作群体。《大公报》以文学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表现出清末民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新质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