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古代文学在亚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并且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文明体系。在这种独特的文明体系影响下,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充分体现了自成一格地发展为既吸收别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文学特色。明显体现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并直接影响了之后的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的发展状态良好。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文学的文学教育来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在当代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新一代日本建筑师们,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设计出许多具日本传统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前提基础。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应用性不是很强,但是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改变,汉语言教学也随之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加强其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就技工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5.
陈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52-153,157
PC游戏是传统文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传统文学形式在游戏领域中的一种延伸。文章以《三国演义》为例,阐述三国文化在PC游戏中的继承发展,认为中国古典文学与PC游戏之间是可以紧密关联的,具有鲜明的可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学史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其老师的思想,还对其老师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扬。在本文中,笔者将着眼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文学理论上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7.
徐慧 《科教文汇》2008,(18):177-177
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的,它与汉文化关系密切。从对汉字字形的分析,汉字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家庭制度和婚姻习俗,汉文化中的古代婚姻习俗是汉字发展折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甄璐璐 《科教文汇》2010,(31):205-206
从本质上讲,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对日本人而言,家业的继承比血缘的延续重要,纵向的亲子关系比横向的兄弟姐妹关系重要。亲子关系最初形成于家中,却在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在集团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绝大多数日本人不论职业、社会地位都处于这种纵向的、模拟血缘的亲子关系的位置上。深刻理解日本人的"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与认知日本人的集团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在不断地继承传统教育思想和借鉴国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发展进步,但是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误读、曲解等错误。在对孔子的继承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而对杜威和赫尔巴特的借鉴则存在曲解、生硬移植的现象和“水土不服”的现象。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借鉴应该是实质性的,而不应该是跟风。  相似文献   

10.
郝道合 《今日科苑》2010,(4):148-148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作为第一个现代文学样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只在日本文坛存在了四年多就寿终正寝了,这种结果的出现虽然和当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文学的消解有很大的关系,但其只身的缺陷才是致使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根本原因,本文试从新感觉派文学对传统的缺失上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芬 《科教文汇》2011,(2):53-54
《侠客行》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是中国唐代侠义文学和英国中世纪传奇文学的杰出代表,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的侠义精神和骑士精神,表现了中西方在行侠仗义上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但因为这两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不同,因而表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荆煜君 《科教文汇》2012,(26):62-64
文章从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婚姻制度、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六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指出《红楼梦》将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能够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金燕 《科教文汇》2011,(17):159-160
动词「挂」在不同语境下表现句子主体的动作时有不同表现,表达的意义在翻译时需准确把握。本文分析了中日相关翻译的异同,来探讨准确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金容兰 《科教文汇》2014,(28):110-111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15.
曾永志 《未来与发展》2009,30(11):23-26
随着科学本身的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社会功能的日益加强,科学文化逐步与人文文化相背离,科学犹如一把双刃剑,当它被善用的时候,它能够创造人间奇迹;当它被恶用的时候,它也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地对科学进行反思,而“第三种文化”的提出正是对这种反思的一种回响。同时,对“第三种文化”的哲学思考就致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研究,推进两种文化和谐会融,促进中国文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頔 《科教文汇》2014,(1):175-175,177
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1900多个。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吴昱昊 《科教文汇》2012,(26):71-71
古代汉语中,"为人"一词可以用来指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人格特质,体貌特征,身体缺陷和生活爱好,在表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上,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的用法,但其余义项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史记》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王譞翾 《科教文汇》2012,(10):125-125,134
中日两国作为友好邻邦,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友好往来。随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由远及近的相互影响,两国的文化及两国人民之间的风俗习惯出现许多相似之处。文字表述也不例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看到一些由中日同形词所带来的趣闻趣事。本论文以一个"湯"字为例,对中日文中相关的例文和惯用句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把握中日同形词的规律与用法,使学习者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两国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佘起鸥 《现代情报》2010,30(5):133-136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核心期刊"的检索数据对1980-2009年间国内图书馆界在"学科馆员"研究领域的论文的发布、期刊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研究主题做简要的综述,探讨了这一领域论文研究在核心期刊上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江毅 《未来与发展》2009,30(8):84-86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独有的哲学思维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整合融通。为此,高校恩政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全面领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即当代大学生不仅处于“本”的地位,其本身及相互关系也由过去的对立、斗争转化为平等、合作和调协。由此,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将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