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的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而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说,问题解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强调创新教育观念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极大的探索欲望,从而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以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探究,关注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问题解决"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经过思维加工与转化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习新知,掌握技能,提升能力以及参与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落实新  相似文献   

3.
易颖  吴晓勤 《亚太教育》2019,(11):96-97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在阐述该种模式的意义及策略的基础上,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中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应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谓"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建立一种以活动促进发展,以开放性解决问题为基本策略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中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应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个性、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教学模式能为学生创设平等的交流氛围,诱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得到了满足的同时,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发展。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食品营…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围绕"创新思维"这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别的发散性思维,它能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形成更加独特的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说,小学科学课程无疑是一门有效的教学科目,而针对科学课创造性思维不足的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研讨和探究,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问题解决法”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境提出问题,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还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盐类的水解》一节可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远距离输电为教学主题,探讨“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提出关键性问题、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吉祥 《山东教育》2000,(13):24-25
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达到“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与归宿的统一,学生独立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尝试发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则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引导掌握知识,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个系统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立教学目标体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注重思维的过程甚于结果,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探究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基本模式(一)尝试发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CAD/CAM软件课程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课题;WebQuest模式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专题探究"学习活动,应用建构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WebQuest教学的含义,探究此教学模式下CAD/CAM软件课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如何高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CPS)模型是针对“学生缺乏创造力”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发散性思维和聚敛性思维相结合与交替应用.以科学课程教学实例展示CPS模型的应用.教师应用该模型时,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重视双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16.
<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该教学的理论依据,重点论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互动探究,解决问题"、"变换问题,实践应用"和"评价反思,自我调整".并通过一个教学实例,生动地展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开展了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所谓探究式教学,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探究环节.探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程序是:围绕问题开展探索、研究,问题成了探究的核心,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就教学中对问题的创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旨在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小车的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学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符合教学规律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配合课程教学,通过对课程内容及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以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独到性。这个能力包括能够对现实社会问题提出异议,能够分析有争议的问题,能够依据马  相似文献   

20.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协作、探究实践、总结评价、强化迁移等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