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站在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里,耳旁仿佛又回响起一个世纪前机器的轰鸣.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茂新面粉厂,产量最高时,每天有5000包面粉从这里产出,行销世界各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已经成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一切又都归于平静.我凝视着这些虽已陈旧但厚重的机器,想起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没有宗教,严格意义上中国的儒家、道家都不是宗教,那就是一种学说,中国是一个没有敬畏神的民族,缺乏契约精神,它没有自行发展出一套商业文明是很正常的,所以他们只能向外看,借助外力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商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玉云 《档案与建设》2018,(2):46-48,68
自1896年业勤纱厂创办以来,迄今120年间锡商迸发巨大的创业活力.回顾这一历程,人们不难发现,锡商先驱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工艺和诚信经营,执着于品牌之功,令锡商成为近代中国最为活跃的地域性企业家群体,并开启了民族工商业勃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三个黄金时代,一代又一代锡商在创造工商文明.  相似文献   

3.
陆小波是民国时期镇江著名民族工商业家.他在1921年至1937年之间担任镇江商会会长,不仅为镇江工商业发展贡献良多,更是为维护镇江市面稳定、保护商人特别是中小商户利益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全面发展,中国的西药业亦逐步兴起。中法药房在动荡时局下的艰难发展,正是民族工商业在那个时代曲折前行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业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十分密切,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陈光甫作为我国民族金融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实业家们掀起了投资近代工商业的热潮,中国民族企业得以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近代广告业的繁荣。这时广告的作用逐渐为民族工商界所重视,他们更加积极地以广告来拓展销路,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不断地磨砺和探索中,中国民族企业的广告传播技巧逐渐提高。在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析: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广告这种商品促销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越来越受到中国民族工商业资本家的欢迎与重视。近代中国的广告是西方列强不断地对古老中国进行商品倾销,西风东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思想家们忧国忧民,顺应时势,呼吁兴办综合类日报和专门商报,重视经济新闻的传播、译载外国经济新闻和兴办外文报刊,强调经济新闻对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富国强兵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玉龙 《档案》2013,(2):55-58
作为老字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录和重要信息资源,老字号档案对于解决当前老字号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注重老字号档案资源建设,加强老字号档案管理,促使日益走向衰落的老字号企业重现辉煌,助力民族传统工商业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无锡商团的兴衰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期的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地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工商业主组成商会、商团、同业公会等工商团体,协调同业间的利益关系,表达共同的利益诉求,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这是无锡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和社会跨上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1.
胡珀 《黑龙江档案》2014,(3):208-208
正武百祥,名作善,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于直隶(今河北)乐亭县何新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20世纪初开始,短短20余年间,他就从一文不名的小货郎发展成为哈尔滨首屈一指的工商巨子,被誉为"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道外民族商业之魂",他的成功是与其出色的经营理念紧密相连。武百祥幼年曾在本村私垫读书4年有余,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求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随其舅舅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发源,都与无锡县这个小地方有关;旧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荣氏家族也出在无锡.本文试围绕无锡的新旧案例,从历史经验到现实情况,就家风的养成、团队的建设、创新与传承、接班人的培养与挑选等方面,探讨百年锡商家族企业的发展兴旺与家族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13.
“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共产党领导的新的人民民主政府在完成没收帝国主义、封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之后,针对民族资本家和私营个体劳动者所实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运动;也是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的社会主义收造.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统战部的相关调查报告,拟定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1954年9月2日,政务院出台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其中就公私合营的总则、股份、经营管理、盈余分配、领导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王兰顺 《北京档案》2015,(10):46-49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生存异常艰辛,不但饱受日本侵略者的盘剥、欺凌,还要被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处处刁难.同仁堂乐氏家族创办的恒丽号绸缎庄,就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态的一个典型缩影. 众所周知,同仁堂乐家因经营药店而出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经营过绸缎生意.其实,开展多种经营也是同仁堂乐氏家族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史研究新成果———《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评介□崔玮由中国著名经济史专家、北京商学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王相钦教授主持,集一大批在经济史教学研究中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一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科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昊  小田 《出版参考》2006,(3):31-32
我国金融业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十分密切,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陈光甫作为我国民族金融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商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巴渝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开展工商业的基础资源.然而在古代重庆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落后于川西平原和川北嘉陵江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工商档案是档案整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淀着大量工商业历史信息,真切地记载着一座城市民族工商业兴起、发展乃至壮大的历史轨迹,是一座城市工商业发展历史的缩影。工商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作用,对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始建于2010年,是常州市集中保管破产、撤并和改制的市属国有和集体企业档案的专门机构。目前已经接收150多家破产、撤并和改制的市属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文书、科技、基建、会计、声像、实物和人事  相似文献   

19.
朱葆三,清末民初上海商界泰斗,实业领袖,一生为中国民族金融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得上海工商界的信赖,成为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北京档案》2011,(6):48-49
老字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工商业的精英。北京作为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许多全国闻名的老字号。谦祥益北京八大祥绸布店之一,创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