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这是本文作者夏秋季节通过海事卫星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回的现场报道。它虽然是野战环境下的急就章,但真实、鲜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染力。原始而神秘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对全人类都充满诱惑。在科学探险家眼里,它是“地球最后的秘境”,而在边防战士眼里,它是祖国神圣的领土。我军戍边卫国,必须征服一切险恶的自然环境。应该说,有科学探险的地方,就应该有我军的军事科考研究。山地步兵挺进世界第一大峡谷演兵布阵,在我军训练史上是第一次。这组探险报道充分反映了我军在这一地域的军事活动,值得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10日,我们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整整一个月。这一天,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走出大峡谷的人,对那段行走,那段生活将会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他会指天发誓,再也不愿去回想那段路程,重复那段生活。但是当他体力渐渐恢复,心态渐渐平和时,又会对那段生活魂牵梦萦。因为那段生活的经历已经深深融入他的思维,他的肌体乃至他的血液,挥之不去......"。夜闯墨脱路我们是1998年10月19日从北京起程,拉开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活动的序幕。经过在拉萨、林芝和派区等几处的高原反应的适应、休整和补充给…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4,(7):10-12
从山东济南前住西藏林芝。如果采用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从济南飞重庆,从重庆飞拉萨.从拉萨乘汽车到林芝,前后大约耗时3天。到达西藏林芝地区的八一镇时,除旅途困顿之外.通常会有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据当地人说,这个季节进藏还算好,若是在冬季,因为植被稀少。高原反应会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4.
壮丽的天河     
陈至 《出版科学》2002,(1):76-77
雅鲁藏布江同黄河、长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等支流,至西藏东南地区,穿过世界最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然后流入印度和孟加拉,注入印度洋。全长290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达2057公里。  相似文献   

5.
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学习印地语 1971年8月初,李荣欣等解放军学员告别了北大.8月下旬,李荣欣他们在成都集合,乘车前往西藏.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去西藏干什么.经过半个月的颠簸,他们到达西藏林芝.大家在林芝休整了3天后,前往西藏拉萨.在拉萨,学员们被分到西藏军区各个单位,李荣欣和郭进才留在了西藏军区教导队,担任连队辅导班的印地语老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喊话.  相似文献   

6.
作为介绍西藏优质美食的纪录片,《百味林芝》在内容创作、文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以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食物为切入点,对西藏美食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展示,让受众近距离地了解了西藏的故事,传播了西藏文化。但是,《百味林芝》也存在着叙事不够深入、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等问题,通过剖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优质内容的生产首先要挖掘节目背后的文化故事,将人文情怀融入视频当中;其次,要利用新的拍摄和剪辑技术为受众提供最好的视觉效果;最后,要借助新的传播以及运营方式作出最大力度的宣传,使西藏美食纪录片达到更为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10,(6):73-73
西藏林芝军分区某部三连官兵。在新形势下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着眼使命练硬功,连队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过硬、军事训练过硬、作风纪律过硬、支部建设过硬。连续4年被成都军区和西藏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有关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新闻,被各家新闻媒介“炒”得火热,并引发“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事实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千百年来一直就客观存在着,当地老百姓也一直生活于此地,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而已。因为在1994年以前,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现在,它只排在世界大峡谷的第五位。 什么是新闻?众所周知,严格地讲,除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之外,实际上还有一条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现的新鲜事实的报道”——向社会各界揭示大家原来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2005,(9):F0002-F0002
雪域高原西瓜甜 从2002年开始,科技人员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试种西瓜成功,结束了西藏不产西瓜的历史。目前,西藏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地都已开始种植西瓜。这是来自河南省的种瓜能手常雪堂在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西瓜种植示范田里采收西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人类有一个如果不是最大也是极为重大的地理发现:科学家确认,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消息是新华社1994年1月17日播发的。消息原题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第一大峡谷》。这是世界性的大新闻。此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一直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而此后,世界各国的地理教科书和词典中关于大峡谷的内容,必然要改写了。历史的惊人之处还在于,发现这一新闻事实的人和发布这一重大消息的人,竟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什么?一个记者?他凭什么确定者?他…  相似文献   

11.
从发现到亲历──我怎样参与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张继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应该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是1994年初发现的,同年4月16日经过科学论证,新华社随即以《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为题,发出这一独家新闻。最近,刘东生、叶笃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消息在前几年就看到了。但是最近才知道,第一个提出这个课题的,竟是新华社的记者张继民。一个新闻记者居然能有重大科学发现,令人惊讶、深思。 1994年,张继民因其他报道需要,借阅了由3位科学家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当他看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几百公里长”、“峡谷平均深切度在5000m以上”时,猛然想起,在自己的记忆里,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只有二三千米深。相比之下,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吗?他向三位科学家提出了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认为他提得很有道理,也认为自己只注意了科学上的意义,缺乏“新闻敏感”。1994年4月16日,经过有  相似文献   

13.
引子:这里是世博会的“冰点” 当世界瞩目中国美丽的“彩云之南”时,云南在它最美的地方为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选了8个分会场、“十八大景点”;但云南西部一个地裂天开、神奇壮丽的地方却不在这份清单里。 它就是世界级地理奇观,地球上的第三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夹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断裂带之间,平均谷深2000米,峡谷总长316公里。它本是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使它退居世界峡谷鼎足之三;但它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风采仍在世界三大峡谷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论坛》2006,26(6):I0001-I0004
2006年8月24日上午,西藏林芝迎来了一次文化盛典。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墨脱分馆揭牌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向墨脱县赠送图书仪式,在墨脱县驻八一办事处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发现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退居其次,人称本世纪末国际上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 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的张继民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从1982年他干记者始便与科技报道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走南沙、闯南极,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写下三部著作。随着1998年10月雅鲁藏布大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他与其他三位科学家的名字被永远载人史册。 怀着对同业者的敬意与好奇心,我走访了张继民。 站在张继民面前,我觉得他与《走进世界第一大峡谷》封面照片上的形象悬殊:脸上被高原日晒风吹镀上的黝黑已经褪去,鼻梁上多了副眼镜,略显文质彬彬;伴随瘦削的脸部轮廓和全身浮肿的消退,也带走了一位探险家的粗犷气质,这便是文人张继民。  相似文献   

16.
由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的影响以及反华势力与藏独分裂势力在涉藏问题上长期歪曲与片面宣传,西方人对西藏文化、历史以及中国西藏政策存在种种误读和偏见。在全球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民间外交,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西藏,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下西藏观,在交流中廓清迷雾,增强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8):56-57
神秘的青藏高原,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神往的热点。青新藏三省交界处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则堪称热点中的热点。对于向往这两个地方的探险家、驴友、书虫等各路朋友,厉子先生的新作《可可西里档案》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档案》,实属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8.
李选良 《今传媒》2009,(7):115-115
陕西省丽南县金丝大峡谷国家4A级森林公园以碧潭飞瀑、古木奇花、峻峰幽林等自然景观而名扬天下,以狭、奇、秀、幽、险等特点而绝唱天下,以"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中国王牌景区"等二十多项殊荣而誉满天下.  相似文献   

19.
“香巴拉”是佛教用语“世外桃源”的意思。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西藏依然是地球上除南极洲外的又一片净土。所以,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后一方“香巴拉”。 工业污染没有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西藏1991年至1996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新近结束的一项乡镇企业污染源调查表明,西藏现有工业企业少而小,无重大污染企业,工业污染总体轻微,尚不构成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威胁。 西藏环保部门一直对有污染源的较大企业实行监测。根据调查的汇总资料,西藏乡镇工业一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仅有45万吨,其中铅、镉不到10公斤;工业废气11000多万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690  相似文献   

20.
于空中漫步,是无数人的梦想。漫游"空中玻璃走廊",四维一体全景式体验美国大峡谷,让您梦想成真。下一个天行者,就是你。2007年3月20日,由印第安华莱派(Hualapai)部落及金氏世界有限公司总裁、华裔设计师金鹉合作建造的"空中玻璃走廊"(Sky walk)正式开放,乘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