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性”教学之所以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原因在于这种崭新的教学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它让学生按各自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下面以一个立体几何实验为例,通过解法、结论和条件的开放性设计,说明如何进行开放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开放性问题”主要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和探究性”等特征.“开放性问题”的题意新颖,解法多样,立体几何“开放性问题”,特别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近年来,这类问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本文介绍解  相似文献   

3.
所谓开放性试题,简言之,就是给学生较大求知空间的题型.相对传统的封闭小见试题,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确定,解法不固定,答案不唯一”的特点,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可以在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甚至相反的设想,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获取多种可能的或可行的结论.它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求异、求新、求优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一、开放性问题的类型:1.一问多答。一个问题,可引起广泛的联想,有多个独立的答案。2.一问多思。一个问题,答案唯一、但有几种解答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展开讨论,寻求最佳方法。3.一问“一答”。一个问题,就答案的内容而言是唯一...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构建学习任务群,设计以“问题链”为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高阶呢?一、设计启发性的“问题链”,发展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现象的产生,而要从启发性“问题链”入手,引导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视角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整合,首先.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要有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最后.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创新火花绽放。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问题因其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倍受青睐,但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一味求深求难,“高考要考的只是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语).所以,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教学务必重视基础,而源于化学常识、课本图表或基础习题的开放性问题设计则是一个较佳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开放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中的探索性、开放性因素,以开放性习题教学为切入口.实施“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切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多运用“开放性”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开放性”物理问题的题型一般有:“条件开放性”探索题、“结论开放性”探索题和“策略开放性”探索题。下面是一道“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的初中物理电学题,我们通过它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作业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如何创新作业的形式,使之与时俱进,笔者将作业设计这一重要环节作了改革,在注重设计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思维化、生活实践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开放性作业。  相似文献   

11.
“开放性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把题改编为开放性题.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全方位思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灵感,培养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一、试题突出开放性 近几年,能为考生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试题被大量采用.此类试题被采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利用学科优势,实施学科“创新”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  相似文献   

13.
一、质疑问难的开放性 质疑问难层面上的开放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二是教师应提倡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或发出质疑,不必征得教师同意。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发出一声声“我有问题”“我还可以这样”等形式的问答,好似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双开”.即开卷考试.开放性试题(简称“双开”)。开卷考试可以看书.翻资料:开放性试题具有灵活性、思辨性、应用性及答案多元性的特点。如近两年出现在“双开”试题中的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提出几种意见、建议或看法的:或针对材料由考生自拟题.自求索:或对情景对话进行评析的.这些题型的变化不仅体现出了“双开”试题的灵  相似文献   

15.
一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要求教法多样化.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中国地理中“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两章节时,采用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大都生长生活在南方地区这一特点.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和人文状况比较了解和熟悉,这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学议论,教师补充。而西北地区则采用先看录像资料,丰富学生感知,以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西北地区“干旱”这一主要自然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概念,至今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开放性问题主要具有“非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和探究性”等特征.开放性命题的题意新颖,解法多样,特别是立体几何开放题,更加强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近年来,这类命题已在高考中出现,本文对立休几何开放题的解法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探索性、开放性问题历来备受高考青睐,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一个探索性、开放性问题,往往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性质,常是学习者探求一类问题的“窗户”.2007年高考湖南卷(理)第20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的背后隐藏着圆锥曲线关于定点问题的一个美妙性质,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推广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穿行,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19.
陈荣华 《中学文科》2009,(5):100-100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从创设开放性问题、设置层次性问题、营造和谐关系等角度阐述化学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大胆设想,勇于探索,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