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侧第五跖骨近段疲劳性骨折国内报导少见,本文介绍一例,供运动医学工作者参考。病例介绍孙××,男,23岁,篮球运动员,训练年限7年。X 线号1014。主诉右足外侧缘跑、跳痛,时好时发,已近二年,左足外侧缘痛3月。1977年12月冬训期间运动量较大,在跑跳强度大时该队员感到右足外侧缘痛,无明显外伤史。一次偶而发现右足外侧面骨稍肿且痛,遂来就诊。当时摄片示右第五跖骨近1/3段骨膜增厚,无明显  相似文献   

2.
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国内外报导甚少,现报告一例,供搞运动创伤的医务工作者参考。病例介绍朱××1967年出生,体操运动员,运动健将,运动年限7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1981年8月比赛后,感右足外侧着地痛,训练时起跳和下法落地时右足外侧有刺痛,10月X光摄片无异常发现(见片1)。按一般软组织伤处理,继续训练,未见好转。同年12月再次拍片,X片示第五跖骨基底部外侧骨裂(见片2),  相似文献   

3.
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国内外报道甚少,现报告一例,供运动创伤医务工作者参考。病例介绍:朱××,1967年出生,体操运动员,运动健将,运动年限7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1981年8月比赛后,感右足外侧着地痛,训练时起跳和下法落地时右足外侧有刺痛,10月 X 光摄片无异常发现(见片1)。按一般软组织伤处  相似文献   

4.
第五跖骨骨干近端疲劳性骨折,国内很少报导,在运动医学上也少见,本文介绍一例供参考。病例介绍:患者王谊清,女,16岁,铁饼运动员,训练年限为二年,健康状况良好,1978年最好成绩为44.98米。患者于1977年12月19日在高出地面的铁饼圈内练习技术,训练后,右拇跖趾关节肿胀,疼痛,不敢着地行走,故改用右足外侧着地走路。到三月份时,感到右足  相似文献   

5.
病例;韩×,男,23岁,羽毛球运动员,专项年限五年。1978年1月来我局集训,查体吋发现双膝疼痛已五年,影响训练和比赛。7月双膝症状加重,原可练2——3段中量,这吋只能练1——2段小量。经拍X片,外院诊断右膝二分膑骨,左膝膑骨疲劳性骨折,双膝膑骨劳损,膑腱变粗。经按摩、理疗和膝关节力量练习,膑骨劳损、膑骨疲劳性骨折及膑腱均有明显好转,能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在第八届亚运会获男子单打亚军,发挥了应有的水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症状:  相似文献   

6.
腓骨的疲劳性骨折自1907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报导,而腓骨的突发性应力性骨折国内仅报导过一次。病历报告韩××,男,19岁,身高1.80米,从事足球守门员训练3年余。主诉:右小腿外下1/3疼痛7天。现病史:于7天前进行足球身体素质训练跳起时,前足拿着地后突感右小腿外下1/3疼痛,自行局部按摩疼痛略有减轻,随后继续练习弹跳,但高度明显下降,跛行。既往史:此次发病前从未有过右小腿疼痛及外伤史,于弹跳练习前亦无痛感。体检:右足外踝上13cm处可见一红肿区,5×8cm~2,压痛(+),纵向叩击足跟及提踵疼痛(+),足趾及踝蹠屈抗阻(+),背屈疼痛(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footscan USB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对8名普通女大学生和8名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正常行走、伦巴走步的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裸足正常行走过程中,体育舞蹈专业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足底各分区压力分布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大学生在第2-5趾、第1跖骨、第2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区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除了在第1趾存在差异外,左右足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在伦巴走步过程中,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足底各分区压力-时间积分中表现为,左右脚的脚前掌、足中部压力-时间积分变大,足跟部位压力-时间积分明显变小,且与正常行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弓部位。结论: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中部,且外侧跖骨受力显著。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穿着适当高度、适当硬度的舞蹈鞋来缓解脚前掌和足中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损伤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严重地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踝关节损伤90%多为足内翻位,使外侧副韧带发生损伤,又以距腓前韧带损伤为最多(80%以上),发生关节囊损伤造成关节积血者亦不少见。运动员撕脱性骨折(指胫骨)较少见,踝关节开放性损伤更为少见。在腾空后足屈(足庶)状足夹着地时,过度内收位损伤,由于腓骨长肌腱牵拉造成第五踱骨基底部典型的撕脱性骨折。踝关节损伤根据损  相似文献   

9.
应力骨折     
应力骨折亦称疲劳骨折,以胫骨、腓骨第二跖骨及腰椎椎弓峡部较多见,也可见于肋骨、股骨干、股骨颈、髌骨,距骨、跟骨、足舟状骨及盆骨等。特点是无明显暴力外伤史,常由于积累外力引起,多为单纯性裂纹骨折,一般无骨折端移位。x线摄片,早期多无阳性发现,往往在数周后才显示骨折征象,例如知名的第二跖骨行军骨折,弹钢琴的手指末端骨折等。西德某医院曾报告过近600例应力骨折,其中跖骨骨折488例,胫骨骨折70例,腓骨骨折12例,股骨干7例,股骨颈6例,距骨4例,骨盆3例。  相似文献   

10.
黄忠武 《精武》2012,(10):14-15
学校运动队的课后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中应该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并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了解有关篮球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运用心理手段为篮球运动员消除疲劳,完善篮球训练,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本文对我校近三年来女子篮球队在训练和比赛时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第二、三、四跖骨骨折,多因足背受到重压、猛砸等外力作用所致。此外长距离赛跑、竞走,以及长途急行军等,亦可使足弓肌腱或韧带出现过度疲劳,造成第二或第三、四跖骨在异常动作中骨折。直、接暴力,使跖屈内翻位或蹩、扭时,可导致第五跖骨骨折。跖骨骨折后,伤足足背软组织,多出现肿胀,有明显疼痛和压痛,常伴有皮下瘀血。行走持正常体位时,患部疼痛加剧。X线摄影检查,可明确诊断骨折的确定部位、  相似文献   

12.
排球运动员步态支撑期的足底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得到排球运动员步态中足底压力的主要特征,并比较膝关节损伤运动员与无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足底压力特征,尝试分析膝关节损伤对足底压力产生的变化,为排球运动员正常步态数据提供可信的参考标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共48人(26男、22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和QUALISYS-MCU500红外运动测试系统的6个摄像头采集足底压力及步态基本运动学参数,测量被试者赤足状态下的步态。要求被试者以自己正常的步速行走,左右脚分别测试3次。将足部分为10个解剖分区:第L趾骨(T1)、第2-5趾骨(T2-T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足中部(MF)、足跟内侧(HM)和足跟外侧(HL)。选取各个分区的接触开始时刻、接触结束时刻、最大压强时刻、接触时间作为时间指标。根据足底压力数据,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步态支撑时期不同阶段的比例分别为:着地阶段(6.2%男,6.4%女)、前足接触阶段(5.5%男,6.6%女)、整足接触阶段(43.44%男,40.4%女)、离地阶段(42.9%男,46.5%女)。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受伤腿足中部足底压强峰值明显低于未受伤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行军性骨折、慢性骨折、假性骨折等。国内文献报道,多见发生于腓胫骨、蹠骨、膑骨、椎板等处,关于发生在距骨和第一蹠趾关节种子骨的疲劳性骨折的报道未见过。我所在近三年于门诊遇到的四例疲劳性骨折中,有上述疲劳性骨折各一例,现将其报道如下。病例例一,梁××,女,25岁,跳高运动员,1964年参加集训队。72年7月由于练  相似文献   

15.
自1973—1979年,我们先后以针刺配合按摩等综合治疗运动员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15例、其治疗方法与疗效简介如下: 一般资料(1) 运动项目: 体操:2;技巧:2;篮球:2;田径:4;排球:4;摔跤:1。(2) 伤侧: 左:5;右8;双膝:2。(3) 损伤原因: 专项训练时发生:10;身体训练时发生:2;原因不明;3。膝关节扭转性损伤:7 顿挫性或挤压性损伤:5 (4) 症状与体征: 关节积液:明显的7例;全伸痛:11;全屈痛:11;半蹲痛:8;影响训练程度:重:7例;中:7例。膝关节半月板扭转伸屈试验、提拉与加压研磨试验(即MC—MUrray's试验、A  相似文献   

16.
1921年Deuschlander首先描述了这种在负荷过重特别是在扁平足基础上长途步行或急行军后发生的跖骨骨折。本病多发生于男性青年。骨折常位于第二或第三跖骨,很少两骨同时受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足机能疲劳状态下负荷过重的力学因素所致。一个或数个跖骨疏松带发生结构变化和多发性微骨折是病理过程产生的基础。 近年来作者观察到苏联运动员3人发生了行军足,其中男2人,女1人,年龄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在运动中发生的伤病,以往注意与调查不很多。少年儿童髌骨骨软骨病极为少见,易被忽视。现将我们看到的二例膑骨上极骨软骨病报导如下,供同行参考。病例一:顾×,男,9周岁,1982年10月进省少体校学习(专项是体操),1982年11月19日摄双侧膝关节X片,片号1048(附照片1、2、3、4);82年5月一次跳马时感双侧膝痛,以后经常感膝软、跑跳痛,跳马时膝痛明显,左侧较重,平常训练量难以加大。无急性外伤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4名男篮球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法等,采用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的修正值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在第二、第三公因子中跑节省化相关指标的载荷量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在第四公因子中只有跑节省化时通气量;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时,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跑节省化可以作为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国际运动医学会(FIMS)定于1992年3月在香港召开国际运动医学会议,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分会等会员向这次会议投送了一批科学论文,截止目前为止,已被大会录选了九名作者的十三篇论文,并收到出席会议的正式缴请。他们是: 万平:运动对尿液蛋白及相应血浆蛋白的影响; 杨威斌:运动员应力性骨折;(月圣)腓远端骨骺慢性损伤;运动员第五跖骨应力性骨折(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