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校园与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谐同性,作为对社会反应最敏感的群体——大学生,被列入市场体系。如此社会形势中出现了"道德阵痛""信仰危机""价值困惑"等"世纪末情节"。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直接受到冲击,如何引导他们,已经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有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束缚人的个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人性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人性化"的社会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管理之本,本文主要在诠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实现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李银霞 《考试周刊》2011,(31):179-180
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作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学生实施"马列主义"、"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围绕方向,要高扬主旋律教育;围绕学业,要突出创新性教育;围绕人本,要坚持综合性教育;围绕成长,要填补免疫力教育。其教育目标分别定位在"接班人"、"栋梁人"、"完美人"和"社会人"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在教育互动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学生实施"马列主义"、"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围绕方向,要高扬主旋律教育;围绕学业,要突出创新性教育;围绕人本,要坚持综合性教育;围绕成长,要填补免疫力教育。其教育目标分别定位在"接班人"、"栋梁人"、"完美人"和"社会人"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在教育互动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导因素,表征着现代人的普遍精神状态。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蕴涵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与此对应,公民意识教育是一种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教育,它宣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内心,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合法权利,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提升人、完善人,把人不断引向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探寻人生的意义与本质,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蚁族"、"候鸟族"、"啃老族"、"恐归族"等社会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毕业生生存困境,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自信培养,引发价值危机。高校教育应根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育策略,将大学生自信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变化而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价值核心由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变迁,价值目标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性变迁.影响价值现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变化,意识形态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文化与社会思潮,高校改革与个体心理因素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抓住以主导价值统领主体价值和主流价值:确定恰当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价值观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西方文化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正强烈冲击着现代的大学生,"90后"的大学生更是如此。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大规模普及深深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基础之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及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价值转型提出了创新和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要求。构建大学生新的价值观目标核心体系,要注重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尊重多样性,体现人本精神,有开放的思想方法。根据教育原理和人的认识规律,可以提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目标、主要目标、主导目标、理想目标,进而构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两课"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与"两型社会"理论具有契合性,决定了"两课"教学必然要主动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以彰显其价值和活力。创新"两课"内容,强化大学生"两型"基础知识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两型"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养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孔子"乐教"思想,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现代价值,针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失衡的现象,分析了大学生人格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并把孔子"乐教"引入现代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旨在通过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14.
人的成长,贵在精神。大学生"精神成人"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迫切性和大学生"精神成人"应有的表现,并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城市文化教育十分必要。这种教育主要包括现代城市理念教育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两个方面。必须采取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城市文化教育的"通识类"课程体系,以"社会实践"完善大学生城市文化教育的教学体系,以"社团组织"为载体培养大学生校园公共空间意识与集体荣誉品德等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城市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的"不偏不倚"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中,从而使人的心理保持平衡.它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内外心理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拥有平衡心理和良好的人格.要发展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应该培养他们"仁爱"的品质,要发展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应该加强"礼"的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其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黄达颖 《文教资料》2011,(4):116-117
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以主体性德育为切入点,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异中求同"的和谐共生辩证思想,以期对实现人与社会的全方位和谐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实践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网络第一线;建立"学工在线"网站,集"服务、交流、教育"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吸引大学生对"自己网站"的注意力,引领大学生形成主流网络道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深化"原理"课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实现大众化,在整体上应坚持"三个目标":知识传授、方法论教导和意识形态引导。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上做到"四个贴近":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需求、贴近教师的能力和特长。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上做到"四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下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阶段性教学和长期辅导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任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14-216
大学生休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生活质量,培养人对休闲行为的内容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现代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终极幸福的教育。本文针对新时期社会环境下凸显的大学生休闲意识模糊、休闲理念欠缺、休闲行为不当、休闲效果欠佳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社会思潮影响下,休闲教育的理念应被重新认识及高校应如何开展休闲教育的途径,从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