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总体变化是先扩大后缩小。但不同类型高校情况有所不同。在部属重点高校及普通本科院校中,各阶层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特征,而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各阶层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如何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本文从比较与借鉴的视角,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以及缩小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举措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各阶层间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MMI和EMI理论及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分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阶层子女总体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程度有所改善。就不同层次高校而言,部属重点高校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程度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当前入学机会已开始下移,惠及部分中间阶层子女;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中的入学机会一直朝着均等化方向迈进,底层社会子女在此两类院校中获得的入学机会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比出身较低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入学机会。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均、教育成本的制度性失衡、拥有资本的代际影响、高招指标投放的不合理、高校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教育要努力缩小不同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理论分析与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社会分层状况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选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各阶层由于自身拥有的资源不等,影响着他们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教育过程,又进一步影响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社会各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的现状,又将对未来社会分层产生流动和传递的双重影响作用;最后,构建出三者的相互关系模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问卷调查的慕础上,从科类和专业角度人手,对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在文、理、工、管四科中,管理学中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异最大,而在理科中差异最小。此外,就各阶层子女在专业卜的机会差异而言,上层社会子女大多选择那些优势或就学成本较高的专业,而下层社会子女大多就读于一般的基础理论或就学成本较低的专业。文章同时指出,就高等教育系统本身而言,缩小社会阶层子女在科类和专业上的入学机会的差异必须以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制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新疆8所高校161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其子女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基础阶层子女更加容易在公办性质高校获得入学机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入学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随父母学历的提高而增加;基础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其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不同群体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情况下,刻意追求城乡以及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入学机会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为大多数的适龄青年提供足够数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解决的路径包括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在中小城镇办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权利、机会等资源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尤其是分配标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同层次的家庭拥有的教育资源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产生的影响是迥异的。家庭社会资本能够作为家庭代际关系资本转移的桥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从家庭社会资本的维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方面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人人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展.目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无可讳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共存的现状,绝对的机会均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国情来理性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力求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平衡状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平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中国历来是一种相当稀缺的资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部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西部地区高考生享有的教育机会不公平和西部高校就读学生教育过程不公平影响了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总体进度。要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公平,应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招生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政府政策导向,加大西部高校建设投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措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创新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调整、改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间存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差异,已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后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990年到2001年扩招初期,城乡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都在增加,但城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农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数量差异程度不断扩大,并在2001年左右达到最高点,至2005年则有缓解的趋势;农村学生更多在低层次学校、冷门专业就读,而城市学生恰好相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间同时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可能由数量差异向质量差异转变。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Field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overlap in social work’s and higher education’s missions and values, there is a scarcity of social work internships specifically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The placement of social work intern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a setting where they can develop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ncrease their capacity to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 toward academic success. This conceptual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vides a model social work internship in an opportunity program, including its creation, development, challenges, outcomes, and future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7.
类似于我国高职扩招模式,发端于工业革命后的德国“第三条教育路径”旨在为无前期学习经历或证明但具有充分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求学者,开辟出“获得工作—积累经验—考核入学”的高等教育求学通路。该路径的产生是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科技生产力重心转移、政治更迭等元素在教育改革领域的投影,教育理念基础在于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教在机会和地位上平等以践行教育民主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其实施方法具有入学多元化、校企合作化、专业优质化、课程灵活化等特征。该路径的实施对于社会、教育改革和个人发展具有成效,同时在规模、均衡化和个体适应方面也面临挑战。对该路径的借鉴应当从提升师资和办学条件、优化培养模式、形成完备的制度结构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也日益显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引起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错综复杂,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不公平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延伸、高额学费在高等教育产生分层作用等。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寻求高等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平衡、协调,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为广大人民提供越来越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高等教育研究在推动学科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政府决策以及提高研究者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促成研究团队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旨在凸显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社会职能。强调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职能,对于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作栩  王伟宜 《教育学报》2006,2(2):65-74,96
在对我国部分省市区高校在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调查的基础上,从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和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文化资源两方面着手分析,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是缩小各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距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