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与美》2020,(1):28-31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位于大臂的后侧,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肱三头肌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它是决定手臂围度很重要的一块肌肉,想要练岀麒麟臂的男士应重点关注。因为肌肉增加,可以填充起松弛的皮肤,达到紧致手臂的目的,所以对于想要改善“拜拜肉”的女士也有一定效果。肱三头肌的功能是使肘关节伸,所以训练它的动作基本都伸和推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人体绝大多数骨骼肌都附着在骨骼上。据统计,全身肌肉约有434块,体育运动中常用到的约有75对。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目可将它们分为单关节肌、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三大类。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如:上臂的肱肌,小腿的比目鱼肌等。双关节肌,顾名思义,跨过两个关节,如:大腿的骨直肌、腘(月黾)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小腿的腓肠肌,上臂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  相似文献   

3.
采集20个对象在进行手间距在40cm、60cm和80cm引体向上运动下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手间距下的三块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双手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进行的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强度也随之增大。在手间距80cm进行引体向上时的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最强。手间距越大的反握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刺激最大。  相似文献   

4.
二、肱三头肌的训练法动作1:哑铃头后单臂屈伸(图1a-1b)目标肌肉:肱三头肌动作分解:自然站立或坐姿,固定躯体,挺胸收腹,单手持铃举过头顶,掌心向前,使上臂贴近头侧,控制住上身的平衡,异侧手臂扶住腰际或固定物体,保持平衡。以肘为支点,控制上臂慢慢以弧线下放到头部后侧,充分拉伸肱三头肌,再按此线路慢慢收缩肱三头肌,使上臂升到起始位置,并控制挤压肱三头肌2秒钟,以此重复,双手轮流练习。(如图1a、1b)动作要领:手臂上伸时注意贴近头侧,并伸直成垂直地面状,下放时充分拉伸,控制肘尖固定,使肱三头肌更好地拉伸收…  相似文献   

5.
《新体育》1998,(9)
在授课过程中,不少学员说:“我的手臂又粗又松,尤其是上臂后面像‘凉粉’一样,一动就颤个不停,真是丑死了。”她们所说的就是肱三头肌。它的主要机能是伸前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屈前臂,也就是肱二头肌在起作用,而后伸前臂的动作却做得很少,所以造成肱三头肌肉缺乏锻炼、脂肪堆积,形成松弛的“豆腐肉”。下面,我介绍几种用哑铃来加强肱三头肌力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三、发展上肢肩带肌的练习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发展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专门练习方法。三角肌由前、中、后三束肌纤维组成。三角肌对于增强肩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宽肩膀被认为是男子健美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想使胳膊粗壮起来,必须练好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相关肌群的sEMG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表面肌电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同步测试方法,采集6名高水平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击打环节表面肌电和运动学的相关数据.结果:1)出拳击打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腓肠肌→股二头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长头→肱桡肌.2)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明显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3)肌肉做功百分比排序为: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肱桡肌>肱二头肌长头,aEMG计算结果与肌肉做功百分比保持相一致的趋势.4)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的峰值在击打过程中呈现次序性.结论:拳击后直拳出拳击打环节所选肌肉活动呈现从下肢向上肢激活的次序性.击打过程中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肉在相应时间位置上出现的预激活和共收缩现象可能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特点的指标.在肌肉做功百分比和aEMG方面,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股二头肌在动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对重要的地位.上肢相关肌群的活动次序与肩关节、上臂环节质心和拳心速度变化的时序性有着合理的解剖学相关,是产生上肢开放链鞭打动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同肌节改变或Z线流等结构改变一样,帮助界定骨骼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04,11(1):45-48
采用等速运动方式 ,以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为指标 ,在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伸展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屈曲运动。 (2 )以 3 0 %和 50 %MVC负荷强度运动时 ,出现了表面肌电图的MF值逐步下降和血乳酸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 ;工作肌群MF下降幅度 ,由大到小依次为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前腕骨肌。 (3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的MF变化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相互比较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运动形式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sEMG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 ,不但能够直观地反映肌肉的收缩活动 ,还与肌肉组织代谢变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腿后侧的小腿三头肌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向下延伸成为跟腱,他连接与跟骨的后侧,跟腱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腱,他周围没有腱鞘,而是被膜状疏松结缔组织所包绕,称为腱周围组织,跟腱的大部分营养依靠腱周围供给。踝关节过度屈伸活动或频繁发力,跟腱反复被牵拉并与腱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common neural inputs)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方法: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50%MVC负荷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sEMG,为考查疲劳因素对相干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作用,对记录的sEMG按运动持续时间平均分为两段,分别对两段sEMG进行相干性分析处理。结果:在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MF指标随运动持续时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单调递减变化趋势。从相干性分析结果看,在beta频段和gamma频段内,运动后半段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sEMG相干函数值要明显小于运动前半段,而tremor频段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50%MVC静态负荷屈肘运动致肌肉疲劳过程中,随着负荷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共神经输入同步支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运动皮层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激活能力随疲劳发展的下降不同步性及为维持既定的收缩负荷,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运动单位的募集策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单侧肢体运动对对侧肌肉肌电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单侧肢体动态运动诱发肌肉疲劳对对侧肌肉肌电信号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影响,验证MPF下降的中枢控制作用.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一侧上肢(负荷臂)分别完成5kg持重动态运动负荷实验和无负重放松实验,记录另外一侧(观察臂)完成4kg持重等长运动实验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sEMG信号,考察负荷臂两种运动状态下观察臂肌肉肌电的MPF、平均肌电值、复杂度和有序性等变化的差异性.结果:5kg持重动态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MPF均值均显著低于无负重放松实验状态;肱三头肌MPF的下降斜率显著增加.结论:负荷臂动态运动诱发一侧肌肉疲劳过程中可以造成对侧观察臂肌肉平均功率频率产生伴随性变化,表明sEMG信号活动具有确切的中枢控制成分.  相似文献   

13.
“你左腿膑腱断裂,手术之后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篮球,你可能不能再打了。”2002年,在全国治疗运动创伤最好的北京三院,主治医生对胡雪峰这样说到。膑腱断裂,在全国仅仅有三十几例病例,手术之后,还能继续从事剧烈运动的全国仅此一例,对于胡雪峰,对于所有骨伤科医生来说,今天的事实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把手类型自行车在不同坡度路面骑行时上肢肌群的用力变化特征,为自行车专业选手和骑行爱好者针对性专项训练或比赛, 以及动感单车制造商标注器材使用方法和锻炼效果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8名健康男性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骑行不同把手类型(下弯型、平直 型和上翘型)的自行车,分别在模拟下坡4°和上坡4°地面上以60 rpm的转速行驶,阻力设定为功率120 W,检测骑行者上肢相关肌群(身体右侧的腕 伸肌、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背阔肌)表面肌电平均振幅。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把手类型对骑行者腕屈肌、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坡度对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背阔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5);把手类型和 坡度除了三角肌AEM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外(P<0.007),其余各被检上肢肌群AEMG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平直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腕屈肌肌 肉激活;上翘型把手在上坡4°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下弯型把手可以显著提高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肌肉激活,但要视 坡度情形而定;坡度增加可以显著提高骑行者腕伸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肌肉激活。  相似文献   

15.
袁彪 《健与美》2024,(1):162-167
<正>做腿屈伸动作时千万不要使用超大的负重量,至少在你首次尝试这个动作时不要使用超大的负重量。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发现使用过大的重量做腿屈伸会导致膝关节损伤。腿屈伸动作的主要目的是让股四头肌充血,并在进行大重量的深蹲之前预热膝关节。深蹲才是腿部训练时的“主菜”。——凯·格林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练肱三头肌的新训练动作,保证你会立即感受到它的威力。这个动作就是坐姿史密斯机肱三头肌屈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陆上等动拉力、滑轮拉力、橡皮拉力,模拟蝶泳划臂动作上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以评价不同肌肉在3种拉力方式中蝶泳划臂各动作阶段的训练效果,为科学制定游泳上肢力量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GWIN6000 16通道遥测肌电测试仪、索尼DCR-HC90常速摄像机、自主研制同步信号发生器,同步采集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表面肌电信号和运动学数据。结果 3种拉力抱水对肱桡肌、腕关节屈肌、肱二头肌和胸大肌影响较大,推水对肱三头肌、背阔肌和三角肌中束影响较大;移臂阶段差异最大,涵盖前臂、上臂和躯干肌群;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在各动作阶段均存在差异。结论等动拉力在抱水和推水阶段练习效果较好,并能更多训练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对斜方肌和肱桡肌移臂阶段具有更多的训练作用;滑轮拉力在移臂阶段练习效果较好,并能更多训练背阔肌推水和移臂阶段;橡皮拉力能更好训练三角肌中束抱水阶段和背阔肌移臂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发劲动作掩手肱捶进行测试,采集不同水平练习者掩手肱捶劲力发放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结果,分析和讨论掩手肱捶劲力发放的特点和训练方法。方法:研究对象共14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试验仪器包括VICON三维运动分析系统,Noraxon16导遥测肌电DTS系统,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测试动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发劲动作掩手肱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试验组空击动作与实击动作的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陈式太极拳试验组在右手位移、右手速度、加速度、最大加速度的结果上高于对照组,虽然试验组的平均肌电明显小于对照组,但试验组的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竖脊肌峰值肌电值大于对照组,其中肱二头肌和背阔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击打效果上,试验组击打在工程人心脏、左肺、右肺和胃的加速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的峰值肌电高于对照组,主要是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竖脊肌在完成掩手肱捶时用力明显,建议在完成该动作时应进行针对性地练习;掩手肱捶击打到工程人时的加速度呈双峰波型,第1个波形高,而第2个波形低,这与该动作在动作结束时有旋腕动作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损伤,都会导致肌肉的肌纤维、结缔组织、血管的撕伤与断裂,可发生在肌腹或(在肌纤维)移行到腱的起点与止点、腱膜或骨膜。肌组织完全性断裂是指它在解剖结构上连续性消失并出现明显的裂隙,这种情况比较多见。由于肌肉断裂后出现裂隙,可能与肌疝相混淆,在患肌疝的肌鞘上常有一裂口,当肌肉收缩时,肌腹可以从此处膨出,偶而可见断裂的肌肉呈特殊的阶梯形或波浪形,这些形态与损伤无关,也不会造成残废,Edwards氏研究了安静状态下的肌电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想象训练结合离心训练对上肢肌肉的作功能力影响,通过对1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进行不同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4周不同训练方法取得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其中想象训练、离心训练对运动员在以60°/s、120°/s、180°/s进行测试时,肌肉作功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验,对划艇运动员拉桨臂和推桨臂肱三头肌肌纤维类型的分布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肌力、肌力与IEMGmax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