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画精选     
埃·奥·卜劳恩(德国) (1903-1944) 德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他创作的连环漫画《父与子》早在1935年就由鲁迅先生介绍到中国,成为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位外国漫画家。卜劳恩在这套连环漫画里将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极其纯真和淋漓尽致。由于遭到法西斯的残酷迫害,画家过早离开人世,而使这套漫画作品成为稀世奇珍。  相似文献   

2.
陆友松 《师道》2005,(3):28-28
“这则漫画的题目叫《父与子》。这则漫画选自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并发表于1934年12月至1937年12月《柏林画报》上的长篇连环漫画,它形象地描绘出了生活中父亲和儿子的趣事或奇闻。”当我把这段话用投影打出来的时候,同学们早已经读了起来。还没来得及宣布,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看得出同学们对漫画的兴趣特浓。于是,我说:“相信自己能看懂的学生把手举起来。”刷地一声,几十只小手都举得老高。我示意大家把手放下,接着说:“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觉得哪幅漫画最有趣味?”四分钟后,学生们的小手又举过了头顶,有的学生嘴里还一…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作用     
~~音乐的作用!德国@埃·奥·卜劳恩~~  相似文献   

4.
~~来自上方的回答@埃·奥·卜劳恩!德国  相似文献   

5.
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中的“父”与“子”的形象实际上是画家自己与儿子的真实写照。卜劳恩漫画精选@卜劳恩~~  相似文献   

6.
大人的调解     
28大人的调解@埃·奥·卜劳恩~~  相似文献   

7.
吸引人的书     
〔德〕埃·奥·卜劳恩编者旁白:一本有趣的书就是让孩子这样如醉如痴。更为难得的是,父亲也童心未泯,全身心投入。共同的兴趣自然会带来和谐的关系。责任编辑/张纯颖《少年儿童研究》5/2000吸引人的书  相似文献   

8.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1817年他以《论世界末日》一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第斯多惠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从1820年起,先后担任梅尔斯市和柏林市师范学校校长,长达26年,为培养教师呕心沥血。1835年,第斯多惠出版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这部著作在他生前出版过四次,对教师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他于1832年组织教育学会,于1840年组织柏林教师协会,于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盟主席,致力于德国国民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4I.’爸爸又上邯儿去了?父与子之废寝忘食@埃·奥·卜劳恩!德 @陈磊  相似文献   

10.
塌巍叔, ~,、 漫画书 《父与子》我址爱看 没有文字 也能看 了释 《父与子》的作者卜劳思原 名埃·奥塞尔.是位德国人。 刀舔沛 )I、.二 (吕903年一1944年) ①砂万砂笋神 公二孟终刁却山 这是他学徒时画的日记. )② 只知逆他创作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人. 对这位画家只能说了解了一半儿。他是位 讽刺漫画家,画了好多针泛时弊的作品,在 纳粹统治下,为了能发表作品,他取了家乡 —卜劳思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笔名…… 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尸曰/ ③ 匕力 、丫 卜劳恩17岁起选择了艺术家的逆路。1920 年.他在钳工学徒期满后迁居菜比锡,在 那里…  相似文献   

11.
编者旁白:从危险中获救,毫不慌乱,更难得的是父亲同孩子一样具有童心。再来一次,太有意思了!@埃·奥·卜劳恩  相似文献   

12.
编者旁白:孩子已雨过天晴,大人却风雨交加。看上去很可笑,生活中类似场影却并不少见。争执的调解人@埃·奥·卜劳恩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 上面一组漫画名叫《放假第一天》,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认真观察这四幅图,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把它写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一、走近大师《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文艺学徒兼私人秘书爱克曼出于“固有的一种自然冲动”而记录下来的。爱克曼(1792—1854)出生于德国纽伦堡和汉堡之间的荒原上一个贫农家庭。1821年进格廷根大学学法律。离开大学后,他写了《论诗·特别以歌德为证》的诗论向歌德请教,并于1823年夏到魏玛拜访歌德。1823年到1832年这9年间,他经常到歌德家请教。每逢听到值得注意的歌德谈话就记录下来,后来编辑成书。于1836年在莱比锡出版了两部,大受欢迎,后又补编了第三部。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W.Goethe1749—1832)太庞杂太深奥了。他有着天神一般威…  相似文献   

15.
1809年,德国一位9岁的孩子卡尔·威特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时他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后来成了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卡尔·威特的成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他的父亲对他特殊的建“行为录”的家庭教育方法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黄鹤 《高中生》2013,(22):31
1933年,德国青年卜劳恩因发表丑化希特勒的政治漫画,被取消创作资格。他找工作四处碰壁,只能借酒浇愁。那天,卜劳恩醉醺醺地回到家,瞥见妻子正领着三岁的儿子在门口玩耍,忍不住嘟囔道":没一点正经事的家伙。"说完,便进屋去呼呼大睡。醒来已是次日晌午,卜劳恩习惯性地拿起笔,补  相似文献   

17.
童年与故乡     
我叫奥纳夫·古尔布兰生(Olaf Gulbransson),在1934年,也就是我51岁的时候,我出版了一本叫做《从前》的图文书(在遥远的中国它被翻译为《童年与故乡》),便被人们称誉为挪威最杰  相似文献   

18.
《少先队小干部》2013,(12):42-42
《父与子》是一部一个字也没有的连环画。别看一个字也没有,它可是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代表作。我家里就珍藏着一本《父与子》全集。它是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19.
《英语辅导》2004,(8):55-59
因一本日记而得到永生的女孩著名的《安妮日记》为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所作。这本日记使安妮成为二战中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安妮·弗朗克于1929年6月1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生,1934年,安妮一家迁往荷兰的阿  相似文献   

20.
奥托·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1602—1686)是德国物理学家,自然哲学家,1602年出生于德国马德堡市,父亲是上议院议员,家庭富裕,青年时曾在莱比锡、亥姆什塔特、耶拿、莱顿、莱布尼兹大学学习法律、数学和城市建筑工程,并留学英国、法国,23岁回到故乡,当过德国埃尔富特市工程师,25岁介入当地的政治,1646年担任马德堡市市长,连任35年直到80岁退休。他担任市长期间,运用他的科学知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架建桥梁,建造要塞,还利用余暇从事于多方面的物理实验研究工作,其主要成果收在《关于虚空的新实验》一书中。他在真空方面取得了不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