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86):18-19
习作训练应该依托生活,紧扣文体,使习作、生活、文本三者互融互生。生活为习作提供典型素材,文本为习作提供练笔示范,习作为反映生活,习作提升认知,三者合则共赢,事半功倍。习作应该借助文本对写法的提示,抓住生活典型的情景,使之提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葛乃松 《教师》2014,(33):26-26
习作教学不能随意拔高要求,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要提供最基本的习作方法;要重自评互改,在自评互改中习得能力。这样,习作就可能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重要环节,而讲评课堂应该如何把握学生习作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习作、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关键是做到赏评融合。"赏",就是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鉴赏,主动交换写作意见;"评"就是要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发现习作的亮点和不足。赏评融合,就是要从互赏互评中,习得评改习作的方法,聚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习作,提高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受叶老这一思想的启发,从上学期开始,我在作文教学中便尝试着探索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新路子,即每次的习作都由老师指导学生互评互改。本文就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习作互评互改的要求1.明确习作评改的重要性学生未接触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如果  相似文献   

7.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习作评改中,教师是评改的主体和权威,教师改得很辛苦,但大多数学生只看分数,使得习作教学收效甚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题组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在习作修改方面提出了"学生自读自改—学生互读互改—教师评改"三部曲,并尝试运用奇招——"小改"和"大改",从方法和层次上提升了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红婷 《教师》2020,(12):49-50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中年级是习作表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习作的条件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深入观察、体验,采集习作素材;鼓励广泛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品味感悟,丰富习作语言;巧借教材文本,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实践习得技能;指导精批互改,创设展示平台,发表作品,体味习作成就。教师应多渠道降低起始阶段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其畏难情绪,鼓励其个性化表达,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教学,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是一剂治"头疼"的良药。一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加强了同题作文的训练;四是及时反馈了习作的信息;五是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六是体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自评互改习作,使学生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教师就要从生活中汲取"活水"。深入生活,洞明世事人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生活,增加体验与感受;在阅读与实践中习得语言与方法,夯实习作之基,得习作之法,是学生掌握习作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策划)、Do(执行、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修正、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把它引用到语文习作的互改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操作时,先科学选定互改对象,制订合理的评价习作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互改;批改中,小组探究,互助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辅导;学生互助批改后,教师再检查评改,着重完成习作篇章结构合理与否的评价和学生评改情况的评价,省时高效;最后,将习作发给作者本人及批改者,供审阅反思,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心灵的表达,是生活的感悟,是观察的发现,是生命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养料;在多媒体的环境中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习作返璞归真,回归生活的本质,让孩子"言为心声""情动辞发",这才是习作本色的天然。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要想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不妨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创建一个任务驱动、阅读与习作互融的闭环;善用提问扩展法,引导学生写具体、写通顺。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学生评价、鉴赏、修改等多种作文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构建习作互评互改的五个策略,使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示范评改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改目标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不同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老师评改习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正>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文求真"。一、对接生活,觅真源让习作走进生活。习作走进生活,"源头之水"就充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形、察色、品味、闻  相似文献   

19.
在习作教学中,我采用"三改·评讲·展示"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三轮修改——为学生习作搭建进步的台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1.小组互改,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0.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设计思路】让小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情景自由习作,可以消除儿童对习作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那一刻,我真》就是一次贴近儿童生活的随机习作。从习作题目来看",那一刻"生活情景的再现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在评讲课中,我们通过"用具体问题引入,还原生活情境"的方法引领学生回忆"那一刻"的细节,回放整个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