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工""思考""创造"。3.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猜字谜,喜欢吗?一撇一捺,本领最大。(人,书空)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巩固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秋天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来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生:好。(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大家还记得它们吗?生:记得。师: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带领大家复习一遍,谁愿意?老师这里有很多五角星,奖励最棒的同学。(指名带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他把“苹”ng读成pí。pín生:柱“子”…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增设了"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项。对这种简约的教材编排,许多教师往往以机械化、简单化的眼光来处理。【案例】(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师:我们一齐读读下面的词语,再抄写每一个词语。(生齐读,抄写词语)2.读读记记师:谁来读读?(生"开火车"读、记)【思考】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狭隘地理解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了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相似文献   

5.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6.
【片段1】"椅"字教学师:同学们,请看生字,我们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老师,写"椅"的时候要注意右边的"奇"字,它是上面小,下面大。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师:(面向全体学生)同学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读课文精彩词句,积累语言。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吗?(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确地认读本课的二类生字,正确地书写“人、个、手、大”这四个一类生字,并能用这四个生字组词。3.引领学生学习用双手和大脑这两个宝贝来创造,并从中体悟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实物图片、生词卡片、配乐朗诵带【教学过程】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一些图片,认认上面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实物投影出示)生:这是飞机,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很远的地方;生:这是手表,可以用来看时间;生:这是衣服,是用来穿的;生:这是蛋糕,是吃的食品。师: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这些吃的、穿的、用的都…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疑激问【案例一】《鹬蚌相争》师:"弱"这个生字,怎样写才好看?(映示范字)生:"弱"字左右一样,竖中线把它们各分一半。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左边略窄,右边略宽。【案例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映示刷红生字:"稠、瞻、搬、繁"师:这是四个生字,笔画都很多,怎样才能写得好看呢?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教学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3~45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师:这些图片中都出现了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二、认识特征1.大胆猜想。师:(出示活动框架)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生2: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拉成平行四边形)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苏教版第八册《祁黄羊》)一、字音教学突出一个“实”(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各两遍。)师:你们谁听出了哪个词语的读音有问题呢?生:“兴亡”的“兴”应该念第一声“XīNG”,陈海鑫读成了第四声“XìNG”。生:“兴亡”两个字都是后鼻音,陈海鑫的后鼻音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时中出现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能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千姿百态、晶亮洁白等特征,体会人物情感。【教学准备】1.教前准备:教师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扫除字音障碍。【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师: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窗上开花吗?今天咱们要学…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理解"率先、颓丧、震惊、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悲叹"等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进一步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教学流程】一、读好词语,感知母鸡师: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自主读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恶欺侮狠狠下毒手如怨如诉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预设:第一组是贬义词,是形容母鸡很讨厌的词语。第二组是褒义词,是赞美母鸡的词语。  相似文献   

17.
学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3课. 一、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学棋》(生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请同学拿出练习纸听写,默写的词语就藏在下面一段话中,是老师读两遍的词语.认真听,把字写端正. 师读:"秋是一位下围棋的(能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成为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学生学习时经常走神,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默写的词语,读两遍.) 3.对照大屏幕,错的学生下课订正. (点评:让学生听句子,默写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复习了生字,又帮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习j、q、x3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并会正确书写。拼读j、q、x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2.认识"鸡""下""洗""衣""服"5个生字,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郑志刚  孙萍 《中国教师》2011,(10):60-6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出词感(词语的感觉)。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预设】1.在"移步换景"中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知文章描述的内容,品味作者准确、平实的语言。2.在"孔隙"研读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迁移"移步换景"的写法,写自己曾游览过的景点。【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扣"记"字师:看到题目中的这个"记",你们会想到什么词语?生:记录、描述。师:那出去游玩后把它记下来,就叫做"游记"。(板书:游记)这篇游记写谁到哪里游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