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叫矛盾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矛盾普温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倾向。在物理学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基本的正电荷、负电荷。在光学中实像和虚像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没有正,就无所谓负,没有实就没有虚,没有虚也就没有实。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样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有一种性质。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场力,反作用力也是场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例如,置于水平面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度运动,物体A受支持面的支持N同时给一支持面一个压力C,支持面给物体A一个摩擦力f,同时物体A又给支持面一个摩擦力f’。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1.在倾斜的木板上,将木块从斜面顶端推下,撤去推力后,木块仍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现用8牛的推力沿着斜面向上推木块、正好又使木块沿着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前后两种情况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A.f1=f2=8牛,方向相同;B.f1=f2=8牛,方向相反;C.f1=f2=4牛,方向相同;D.f1=f2=4牛,方向相反.2.如图1所示,小车在平衡力F1和F2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如果将这对平衡力同时等量缓慢地减少,最后为0,则物体将:()A.继续以v向右匀速运动;B.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相似文献   

3.
蒲长征 《物理教师》2000,21(1):46-48
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知识与其余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势在必行的,作为检测效果或是选拔人才的试题更应如此.翻阅近几年部分省市的中考题,有很多试题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1 与数学联系 这类题通常采用数学思想分析,数学解法解题,如函数类、方程类、比例类、不等式(组)类的问题等. 例1.(1998年,南京)图1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乙相比是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分析:此题孕育了数学中函数变量的思想. …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用40牛的水平力推重500牛的物体,使它沿水平路面前进10米后停止用力,物体又滑行2米后才停下来,则水平推力做功为:()A.5×10~3焦;B.4×10~2焦;C.440焦;D.6×13~2焦.2.甲、乙两台机器,它们做功之比是4:5,完成这些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械的功率之比是:()A.5:3;B.3:5;C.4:5;D.4:1.3.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用它把600牛物体匀速提高6米,则加在绳端的力F为:()A.200牛;B.300牛;C.333…  相似文献   

5.
拔河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有不同。先看下面这道题: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此过程中:(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甲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选甲、乙两队包括绳子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整体只受两个摩擦力的作用,因甲队取胜,故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毫无疑问答案(B)是正确的。问题是关于两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关…  相似文献   

6.
学习了牛顿定律后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力是相互的,也就是说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作用的同时,乙物体也给甲物体一个作用力。我们把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甲、乙两个物体可称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如图  相似文献   

7.
6.解析  G船+G材=F船浮,G船+G材=F′船浮+F材浮.比较两式知  F′船浮<F船浮,∴     V′船排<V船排, V′船出>V船出∴甲板离水面的高度增大,即h2>h1,故选项B正确.8.解析 因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所受合力必须为零,那么当接触面光滑不受摩擦力时,沿水平方向不能受力(包括水平分力),这只有A图符合,故选项A正确.15.解析 ∵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f<8<2f,即     4<f<8.①u′=u+2=8+2=10厘米.据“…  相似文献   

8.
蓝坤彦 《物理教师》2009,30(4):44-45
题目.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R,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与m(M〉m),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μ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l(l〈R)的轻绳连在一起,如图1所示.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的位置上,甲、乙之间轻绳刚好沿半径方向拉直,要使两物体与转盘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的角速度最大值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9.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学递推规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五种物理能力之一。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下面举例说明数学递推规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1.两本书A和B,如图1所示,逐页交叉后叠放在一起并平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设每页书的质量为5g,每本书均200页,纸与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问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才能将它们拉开?(g取10m/s2) (解析)要把两本书拉开,拉力至少应等于A书(或B书)所有页数所受摩擦力的总和。以A书为研究对象,A书的每页(除第一页上面)两面都受摩擦力作用,推算出每页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就可…  相似文献   

11.
这道题为什么错了?成都市教育学院甘宗桐.在贵刊同页给出了本题的答案是2.4.其解的依据是:动滑轮不省力(在未考虑滑轮轴的摩擦情况下亦不费力),故力F—2牛.设物体A受动滑轮的拉力为T,被拉动距离为L,则由又物体A做匀速运动,故物体A受摩擦力f—2.4...  相似文献   

12.
笔者参加了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理科数学第18题的评卷工作,在评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它反映出考生对解题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与方法在理解和应用上的偏差;同时,就题目形式的出现,本人也有一些看法。本文就有关问题及(18甲)题加以简单剖析,以期引起同行及同学们的重视。题前语:注意,考生在(18甲)、(18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以(18甲)计分。题目:(18甲)(本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ABC中,CA=CB=1,BCA=90°,棱AA1…  相似文献   

13.
关于“哪个比热大”的讨论景泰县正路乡石井学校薛延勇原题: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8℃;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8℃。由此可知()。A.甲的比热大B.乙的...  相似文献   

14.
巧用v-t图像来解某些运动学题目,可收到简便快捷之功效. 例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千米/时,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甲、乙两站的距离和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根据题意作出v-t图像如图1,设甲、乙两站间距离为S千米,则S=60t(1) 6060)= × 60(2)由(1)(2)解得:t=0.5小时,S=30千米.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B点.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摩擦力做功叙述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C. D. 一对静摩擦力中,一个静摩擦力做正功.另一个静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一对滑动摩擦力中,一个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另一个滑动摩擦力 .了、 JVZ 确定 的功为(·).一’,一户 A .Flsino .B.Fleoss.么卜七 e:,,:92(卜eoso)t:D.Fz(i一sino)一 6.从空中某处平抛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末速度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取地面为零重力势能面洲则物体抛出时,其动能与 9·水平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火…  相似文献   

16.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路旁的人说他前进得真快.可见,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巧选参照物,可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得多.请看以下两个例子.题目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1998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解析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反,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总复习试题精编(电学部分)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刘学衡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带等量同性电荷、体积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和乙,它们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相互作用力为F.然后用一个带有绝缘柄、不带电的同样金属球丙.先和甲接触一下,再和乙接触一下,再移走...  相似文献   

18.
巧选参照物妙解追赶相遇问题蒋金山(浙江省兰溪市一中,321100)两物体追赶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的典型问题,学生容易错,也感觉比较难.如果选取适当的参照物,则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1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初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全国高考(15)题:设f(x)是(-∞,+∞)上的奇函数,f(x+2)=-f(x).当0≤x≤1时,f(x)=x,则f(7-5)=(  )(A)0-5,(B)-0-5,(C)1-5,(D)-1-5.此题解法较多,这里不赘述.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对条件f(x+2)=-f(x)的两种变形.将x以x+2代换得f(x+4)=-f(x+2)=-〔-f(x)〕=f(x).(1)若将x以-x代换可得f(2-x)=-f(-x)=f(x).(2)(1)表明f(x)是周期函数;结合f(x)为奇函数得到的(2)…  相似文献   

20.
朱菊 《江西教育》2001,(12):49-49
45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黑板上甲乙两个量,分别用线段a、b表示(边说边写边画图1),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图中甲乙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生1:甲是乙的ab。生2:乙是甲的ba。生3:甲比乙少(1-ab)。生4:甲比乙少。生5:乙比甲多ba-1。生6:乙比甲多。(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及时分析关键句的结构。)师:像这些句子,是将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句子一般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