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说明] 《大海的歌》主要讲了作者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物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为理解“欢乐的歌”、“一曲新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教例教学目标:1.学会生率新词,理解词句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自学生字及同语,质疑问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乘船出海的所见…  相似文献   

4.
《繁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在重点段第三段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抒写了海上星夜的景象及自己的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他热爱星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一段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教好这一段是理解全篇的关键.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 首先,我打出灯片,指着躺在船舱上看星天的作者说:“作者远离祖国,飘洋过海,他的心情怎样?他所看到的星天是什么样儿,感受又如何呢?”用直观的画面、几个设问和朗读造成一种气氛.然后,扣住“半明半昧”这个词语,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半明半昧的星是‘挂'在天上吗?”学生回答道:“不是的,是‘悬'在空中.”“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  相似文献   

5.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7.
教学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是写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哪一段写得最详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文展现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了解作者在各观察点上看到了些什么,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指定的段落。 3.知道达尔文从小喜欢各种小动物并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字音;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随文识字,理解生字的字义。 教学重点: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疑激趣。 板书课题。问题引导: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说明]《大海的歌》主要讲了作者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物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 ,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为理解“欢乐的歌”、“一曲新歌”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对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 ,因此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入手 ,精心设计了本课教学的思路。首先 ,借助电教手段 ,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展开丰富的想象 ,体会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其次 ,采用多种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与学文,了解 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3.学会本课 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引导看图,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介绍泼水节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我们仔细看图,认真读课文,都会解决的。   2.引导学生看图,…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七册6课《避雨》是一篇阅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次避雨时遇到了一位公社的女气象员,她的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写文章赞扬她对工作的热爱。作者遇到这件事,完全是偶然的。这篇课文写得这样细致入微、亲切感人,使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随机观察的能力。我在教这课书时,就是抓住“教学生学会随机观察”这个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我大体分作三步进行教学。初读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姑娘刚跑进草棚时,不声不响地站在最边上,作者为什么注意到她?作者看到些什么?2.姑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小艇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2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城中的作用 ,体会威尼斯的美丽和风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 ,揭示课题。1 .通过描述著名城市与其独特的标志引出威尼斯与小艇的密切关系。2 .看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及小艇。3.作者为什么选小艇写 ?带问题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1.讨论 :小艇的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三大重点。三、学习课文第 2、3节 ,落实训练点。1 .反复朗读 …  相似文献   

14.
《日月潭》这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与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它的美丽。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你觉得日月潭的景色怎样?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初读情况,引导他们从整体上了解日月潭景色美丽的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进行默读、朗读和词句训练,理解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7.
一、逆推寻觅直插中心顺藤摸瓜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好比一个圆球,围绕着一个中心,每个圆部分各得其所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把握文章中心和思路去顺膝摸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挑山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怎样一幅画?从画上的景物看,“陡直”说明了什么?(说明路难走);“似乎没有尽头”说明什么?(说明路程长);“给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激趣 ,初读感知教学伊始 ,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 ,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出示课题 ,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 ?”等问题。此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教师适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 ,借助拼音反复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自读的过程中 ,圈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然后检查读生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后 ,再读课文 ,读给同桌听 ,抽学生个别读 ,互相评议、纠正。通过这一反复读的过…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大海的歌》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刘白羽。课文写作者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物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歌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1.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展现、极目 望、朦朦胧胧、耸立、猛烈、仿佛"等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观察和记叙事物的方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生字新词 ,按课后要求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 ,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 ?哪些地方写火烧云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 (第1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