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缺乏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即便有些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放手",客观评价孩子,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文章认为要善于发现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利用榜样的作用和鼓励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耐挫折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挫折,不管父母怎么保护,孩子终有一天会飞出父母的港湾,开始自己的生活。不如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孩子养成积极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5.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或创设某种挫折情境,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意识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娇惯任性、受不得任何委屈和挫折。于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对挫折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14,(11):29-2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既是对孩子的考验,又是成长的“养料”。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躲进自己的小世界,不敢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也有孩子能够勇敢面对,及时调整情绪,重新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谈谈,他们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相似文献   

7.
一、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90%的家长对孩子照顾过于周到,以至越俎代庖。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吃好、穿好、学好,而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挫折教育,有些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动辄喝药自杀。因此让孩子受点挫折,并学会面对挫折,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二、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1.设置活动,有意培养孩子受挫能力。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一块去爬山、跑步,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在体验生活美好的同时,品尝一下运动的辛苦,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2.放开手脚,大胆培…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14,(11):30-31
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以及孩子性格的差异,都影响着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处理应对的方式。如何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如何提升孩子的抗逆力?本期,我们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听听家长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吧。  相似文献   

9.
佚名 《家教指南》2009,(7):16-17
现代教育专家指出,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除了具备智商(IQ)、情商(EQ)之外,挫折商(AQ)同样不可缺少。什么是挫折商?简单地说就是面对逆境或挫折时的不同反应能力,也叫逆境商。大量的案例和事实告诉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挫折商,让他们学会勇敢面对现实,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结果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导致孩子的快乐不翼而飞。因此,很多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姚国辉 《父母必读》2012,(1):117-117
挫折是成长的必然历程。我们需要的不是为孩子排除挫折,而是教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如何调整,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因此,幼儿期的孩子必须尝试着去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4,(9):156-156
挫折教育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在孩子受挫时袖手旁观,也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因为生活中每一天都有挫折教育的机会。其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在孩子受挫时,父母及时给予他全方位的支持!6月28日下午,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特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忻带来主题讲座"解读真正的挫折教育"。100多位家长齐聚现场分享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雪晶 《辅导员》2012,(18):66-67
提到挫折,人们就条件反射似的远离,更准确的说是选择逃避,不但想自己逃避,更竭尽全力让自己最亲的人远离,特别是当代的父母,把孩子视为宝贝,用各种方法让孩子远离挫折,只想让孩子享受风雨无阻的幸福生活。其实这样过分的做法、消极的逃避,不但没有让孩子远离挫折,而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削弱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势必让孩子经历更大的挫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讲座来改变家长的认识,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设计、创造经  相似文献   

15.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经常能看到青少年因琐事自杀的报道。我们该思考一下,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证,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德国的学校、家长和学生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德国的"挫折教育"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十分迫切和重要.家长应发挥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个体性和完整性,通过改变自身教育观念、为孩子树立榜样、创设挫折教育情境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9.
黄国秀 《辅导员》2009,(17):61-61
正所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得让孩子从小懂得,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近年来,“挫折教育”因为其具有的显著教育功能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以育人为己任的学校,也应该提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从挫折中学到更多经验,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重要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本文从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心、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情境、锻炼孩子的耐性和创设小朋友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等几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