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美华 《内江科技》2007,28(9):27-27,52
全息成像早已成为成熟的技术,对它的成像过程,人们用波的迭加原理已给有描述,但从基本物理数学过程予以解释的尚不多见。本文试从物理的数学原理给全息成像一个根本解释,从而从更深层次上加深对全息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基线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的信号模型,得到了利用高度向观测数据实现目标三维成像的矩阵方程,并引入QR分解算法求解矩阵方程,形成了多基线SAR三维成像的QR分解算法.使用该算法对多基线SAR仿真数据进行了三维成像实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4.
华雪侠 《科技风》2012,(10):211
当代教育新课程改革规定了新的物理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说课程设计要以知识为载体,立足于培养能力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健全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物理学史可以成为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了解物理学史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从物理学史与三维目标结合的例子入手讨论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5.
冯瑞 《今日科苑》2007,(8):86-86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汕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汕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信号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俯仰角压缩的阵列天线SAR三维成像算法,解决了阵列天线SAR中存在的距离单元徙动项的校正问题,从俯仰角压缩的角度分析了阵列天线SAR的三维成像原理.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信号模型和三维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也称为三维激光成像系统,主要由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系统软件组成,其目的是快速、方便、准确地获取物体空间三维坐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以便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数据处理和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其技术特点,还有其局限性,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一个工业设计使用者的角度,从自身的工作需求出发,提出从改善工作方式等方面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三维扫描仪.本课题旨在讨论三维扫描仪对工业设计的应用,以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维虚拟成像通过对场景的动态模拟和优质的图像处理,从而给人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传统的三维成像技术采用纹理映射技术,当纹理特征受到不均匀光线干扰时,成像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光线滤波平滑处理的三维成像技术,结合静态视点图像的运动方程,计算视点控制视觉切换偏角,按内插点的分布范围,可以将内插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提高三维成像的立体型,实现了三维成像的特征提取预处理。将一个归一化的灰度图像通过矩估计测得二值图中的图像面积,三维模型通过多层网格面来表示,使得三维实体模型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生成多层网络面,通过光线滤波平滑处理,当纹理特征受到不均匀光线干扰时,仍然保持较好的成像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通过图像分割,实现图像特征提取,并实现光线滤波平滑处理,进行三维成像,成像误差较小,三维成像的测量值逼近理论值,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地球物理探测是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深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成果丰硕,目前已基本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程度,但与现实需求仍存在相当差距.主要表现为:尽管单项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由于缺乏成熟的、一体化的、专门面向矿产资源勘探的综合地球物理软件平台,导致这些机理不同、分辨率和信噪比差异巨大、适应条件苛刻的技术未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而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学科协同处理、解释和分析困难,难以解决有效地球物理信号弱、信噪比及成像分辨率低、多解性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三维闪光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先从激光雷达的成像原理开始分析,然后依据三维激光雷达成像系统的主要模块建立数值模型。用改进的单脉冲检测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识别,并依据仿真回波信号模型,对闪光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系统能够客观的反映出闪光激光雷达的成像过程,仿真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整个系统模块的改进,同时对闪光激光雷达探测性能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国际上率先建成了第一台激光三维强度关联成像工程原理样机(国际同行也称之为"单像素三维照相机")。据悉,该项成果来自该所研究员韩申生领衔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激光三维强度关联成像技术研究"和"被动光学多光谱强度关联成像技术研究"。项目日前在沪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据韩申生介绍,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演示了实际室外典型遥感场最中的激光三维强度关联成像,并进行了大量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进一些新的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针对当前我国中西部煤炭资源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散射、资料采集质量等问题,在山区开展煤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横向分辨率和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鹿浩 《内江科技》2008,29(6):19-20
针对基于多姿态角下高分辨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三维成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方法的散射中心关联和三维成像算法。该方法在穷举所有由一维距离像提取出的散射中心径向距离之间的任意组合的基础上,对散射中心三维坐标进行量化,通过真假散射中心之间的相关,最终获取目标的三维结构信息。与以往方法相比,该方法算法简单,无需大量的目标测量数据。文中给出了应用该方法进行雷达目标三维成像的步骤,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探讨了基于有理函数的广义传感器模型RMF,系统地研究了有理函数模型(RFM)的理论、解算过程及其各种特性.重点阐述了基于正解有理函数模型的地面点定位算法.通过适当方式构建的有理函数模型其拟合误差可以忽略,可以达到严格成像模型的精度,有能力替代严格成像模型完成摄影测量处理,同时无物理意义的有理函数系数可有效地实现传感器成像参数隐藏.  相似文献   

15.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也称为三维激光成像系统,主要由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系统软件组成,其目的是快速、方便、准确地获取物体空间三维坐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以便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数据处理和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其技术特点,还有其局限性,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一个工业设计使用者的角度,从自身的工作需求出发,提出从改善工作方式等方面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三维扫描仪。本课题旨在讨论三维扫描仪对工业设计的应用,以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7)
GeoGebra作为一款综合几何和代数的数学软件,在教学领域使用越来越多。本文探究该软件在物理教学的应用,以制作虚拟仿真实验——平面镜成像,可视化物理实验概念——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个具体案例阐述该软件在物理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葛星 《科技风》2012,(4):16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已称为主要的勘探目标.因而对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地震解释能够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携带的大量地质信息,结合测井、地质资料综合解释,能够对地下地质体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对地震数据进行属性分析来提取并优选与地质特征有关的地震属性能够克服用单项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地震信息的多解性,所以对区域进行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地震属性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针对开发解释的需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开发了炮点坐标快速重新定位、分频分域多次去噪和空间相对振幅补偿等多项新技术,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幅保真处理,使资料能量和覆盖次数得到了均衡,偏移画弧现象得到了抑制,提高了剖面成像质量,对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需要从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相关的维度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案,并且需要全面的贯彻课程三维教学的目标,还需要努力地促进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地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准确及时地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预测,通过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能有效的把三维地震信息与矿井现场地质动态信息相互融合,初步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解决了更多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