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呢?目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势。在多少人绞尽脑汁、难以解脱之时,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反向思维,不以教学者身份,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审视这一问题呢?倘若如此,事情可能就变得简单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你学习语文干啥呢?绝大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形成蔡本的语文能力,供自己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需。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因此,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相似文献   

2.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在语文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语文不应该是语形、语法、语义的教学,而应该是语用的教学。而这种以语用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时兴起,不是随意猜想,而是在对教学理论进行充分吸收后获取充足的教学养分,对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充分研究而形成的,文化的基础与理论的根基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6.
重言语接受,轻言语表达,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之痼疾。即便到了现代母语教育中,这种教学流弊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纠正。从以认知、理解、记忆为重的“言语接受型”教学,走向以“积极语用”为鲜明标志的“言语表达型”教学,是时代发展和母语教育促进人思维力、表达力及完整生命力提升的必然趋势。其间,“巧设表达话题”、“给予表达时空”和“实现表达生长”构成了“表达型”语文教学的三大要义。  相似文献   

7.
自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语用”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风尚,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集体意识和追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中课文角色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会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教学运作?本文谈个人的一管之见。一、把课文当“文章”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篇文章,选进教材前,它们几乎都是被作为文章创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阅读教学倾向性的问题是“得意而忘言”,即一味注重内容理解,而忽视了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崔峦老师在给《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一书作序时指出:“从本质上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应是语形教学、语法教学,也不应是语义教学,而应是语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应指向语言的应用,应围绕语用这个核心来建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杂说“杂”     
语文教学应该“杂”。社会科学的文、史、哲;自然科学的数、理、化、天、地、生无一不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作为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应该包罗万象,囊括“一切”,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学。“杂”,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古往今来,语文教学都杂收各家之长,博采诸家之道。语文教学不应该怕“杂”。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使命。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语用的机会,开辟语用的渠道,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学”和“做”的完美融合呢?在这一点上,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就是例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用元素,促进学生的语用学习。本文立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尝试为学生构建“1+X”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教材这个“1”,生发出“X”个写作角度,从而在读写结合中培养语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用型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构建语用型教学课堂能够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促进小学语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应用,也就是语用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与此同时,根据语言学习年段特征,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在此基础上,将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本文将以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选取语用教学点,实现语用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徐校长好!我了解到,您和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倡导“积极语用”的教学主张。能不能请您谈一谈,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积极语用”的教学探索的?其内涵和价值是什么?徐瑛:感谢您的关注。我们做“积极语用”的教学研究主要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少语”现象。一直以来,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是学习语文应掌握的四项基本能力,然而现行考试评价缺少口语考核,  相似文献   

14.
王燕群 《考试周刊》2015,(41):44-45
<正>语文是立体而复杂的存在,所以语文教学多面且庞杂,什么都可以抓,但没有一种教学思潮可以一把抓。笔者相信每一种教学都可以给孩子一些语文的东西。一线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文本进行价值取舍。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兴起"语用"热,如果一堂公开课不重视"语用",就会被批评。"语用"从大方向来说,属于工具性范畴。这些年课改走来,我们都认识到语文教学应该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我们努力寻求平衡。但课文各有特点,有的适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十分重视的教学内容。现如今,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进行了重新定位,语用理念也被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渗透语用理念,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目前都应该重点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在于学科课堂的实施。而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关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必须对统编版教科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握新课改下的有利时机,灵敏捕捉“语用”训练点,切实将“语用”训练纳为教学的重点项目,唤醒语用动机,引领学生置身于语境当中,做到“一课一得”,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语用意识,找准语用训练的素材,及时把握语用训练的时机,切实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深度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明确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语文课程的定位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即“语用”)。据此,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聚焦语用、研究语用的热潮,也刮起了“言必称‘语用’的怪风”。究竟如何正确定位语用,并厘清语用之“用”?本期,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家发教授和溧水县实验小学的王祥连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分别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杨艳丽 《甘肃教育》2020,(5):163-163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论述了通过聚焦“语用”训练,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提高“语用”训练的准确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求异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表达词汇,使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