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宏量 《新闻前哨》2008,(11):47-48
我从小在汉正街那狭窄、潮湿的小巷长大,现在如果再让我去住那巷子,我没办法想象,因为早已经习惯了大马路和工业区。  相似文献   

2.
喜滋滋  孑孓 《视听界》2009,(1):12-12
刚看你论坛上写着要去参加“加油,好和尚”的比赛。你终于想通了!你要听我的话去年就参加,说不定现在早都成名了,不过现在去也不迟。 说实话,我们取经小组里也就你能拿出去比比了,八戒和沙僧形象太差,去了连海选都过不了,至于师傅我嘛,你知道,时下不流行我这种类型的帅哥了,我也就不去凑热闹了。  相似文献   

3.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  相似文献   

4.
早在四十年代,在上小学时,我就常去琉璃厂.每逢假日,约三五同学来这里串书店,有时买些活页文选,很少买书和笔墨,怕东西贵,主要是逛书店和看古玩.  相似文献   

5.
乘坐军舰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早早起了床,因为我们要去参加爸爸单位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这次夏令营我们要去边防部队乘坐军舰,这太令人神往了。我快快吃完早餐拉着姐姐就走,看到好多小朋友来得比我们还早,看来大家都和我一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幕。 暑假,我送小年去口语培训班。到早了,先到休息室玩会儿,里面一个花裙子小姑娘正在哼唧,见到小年,她奶奶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
早想去沧州盐山看看赵灿和盲人四兄弟。趁着去北京的机会,我给沧州日报社长李振芳发了一个短信,说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我想:李若能提供帮助,我就直接去北京南买票,走京深线。若有其他情况,我就再缓,到西客站坐车回石家庄。很快,李表示了友好和热忱。在沧州西下车后,李社长派车把我先行送到盐山。  相似文献   

8.
怀着愉快而又不无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梁丽娟同志写的《从内部看英国》一书,掩卷遐思,心潮久久不能平息。在梁丽娟逗留英国期间,我恰巧也在伦敦。她是人民日报记者,我在新华分社工作。我只比她早回国三个月,却比她早去了三年零七个月。对她书中所描绘的英伦情景,我是比较熟悉的,因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伦敦新华分社有十多个同志在工作,而梁丽娟是单身一人,孤军作战。我曾去过她的办公室兼宿舍,看去显得有些凌乱,到处都堆放着书报和资料。她  相似文献   

9.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刚入门的媒体广告经理人应该如何走?早入行的应该往哪里去?怎样才能应对竞争?如何才能驾驭市场?应该学什么?应当怎么做?下面,我谈谈做好媒体广告经理人的十项基本修炼,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0.
教子日记     
中午,儿子说他下午一点半去同学马龙家.我没有同意.午休起来,儿子不在,桌子上有个留言条: 老爸: 你好.我去马龙家了.我在一天天长大,我已经是十岁的人了,你必须给我一定的自由.我给人家马龙说好一点去他们家.我说过的话就要算数,不然我将会在同学中失去信用.要杀要剐由你吧.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是中国移动88套餐的首批购买者,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手机报开办之初的首批无偿收阅者。 作为传媒人,又是专职从事新闻研究的从业者,我通常是早听广播,晚看电视,中段时间读报纸,间或上上网,真是不想再拿出时间去读手机报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爱吃面条,阳春面、刀削面、担担面、热干面,应有尽有,各具特色,无不激起人们的食欲,令人胃口大开. 2017年1月15日一大早,我便来到工农路的一家面馆,这里的早堂面很有讲究. 传说沙市的早堂面有多个版本,一种说是早堂面,就是人们赶早去吃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赶来吃第一锅骨头、鸡子熬汤的面条,叫早汤面.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表明沙市的早堂面历史久远、享誉内外. 江津湖结有薄冰,没有了春日里的荡漾,夏日里的清幽,秋日里的爽朗,只剩下呼啸的北风、垂暮的树枝和冷落的亭台,显得格外寂静.毗邻江津湖的这家面馆开得很大,卖牌子的窗口要排队,端面又要排队.人们萎缩着身子,呼出的冷空气和面馆的热气交织在一起,只等拿到面条后,饱食一顿,既解饿,又暖身.从眼神里可以看出一份饥渴、一丝焦急,还有一种难熬的等待.  相似文献   

13.
老王走了,老王悄悄地走了!在他80华诞之际,我说去看看他,聚一聚。他连声道:不必、不必,电话上说说就好、说说就好!但一年之后,他竟轻轻地走了!他早有遗嘱,丧事从简。我连最后一程也没送上他,他留给我的只有记忆,永远、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马海德》一书放在我案前,已有一些日子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工夫去翻阅。前天夜里,我随意把这本书打开翻几页。可是书一打开,就难以释手。我精神抖擞,一直读到半夜。次早一爬起来,又接着读,一天多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我把书合起来,这时马海德的事迹,一幕一幕地呈  相似文献   

15.
爱贴在背后     
我怀孕已经九个月了,出门越来越不方便.昨天是我母亲的生日,丈夫出差去了,我只好一个人上街去母亲家. 步行两分钟之后,我来到了车站.公共汽车还没有来,后面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身,一位漂亮的姑娘指着自己身后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曾经去香港探亲:去会晤我的至今还留在台湾的妻和孩子.--我们分别已快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17.
裸睡     
早六点来钟,大门口的对讲机不依不饶地鬼叫起来。等我把它一阵风地从墙上扯下来时,我家的小阿姨才慌慌张张地光着一双大脚板从卧室出来,看见我,—愣:你起来啦,早说嘛。嘟囔着又要往回走,走几步,想一想,回头撂句话算是安抚我:人家的睡衣找不见了嘛,昨天晚上明明扔在窗台上的,谁晓得会跑到床底下去了。说完,踢踢踏踏地走回房间,剩下我一个人,大脑短路似的对了她的话发郁闷。  相似文献   

18.
旧宫大火过后一个月,当时我正在《工人日报》实习,农民工周刊的编辑老师问我敢不敢去旧宫看看,调查一下那里农民工的情况.尽管之前也做过采访报道,然而做调查性报道还是我学习新闻以来第一次.也许是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好奇,也许是老师激将起了作用.我说,"怎么不敢?虽然我是女生,但还是很勇敢的.不就去趟郊区么,走!"去之前,我还特地乔装打扮一番,扮作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9.
早在秋天,我就盼望着冬天的到来。那时我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当通讯员。通讯员是个很辛苦的差事,白天忙,晚上也不得清闲。记得有次,早上起床连脸也没洗就去参加一个会,回来后赶稿。等我交稿.已是万家灯火。我热切盼望冬天的目的。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冬日,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那时也不去采访,也不写稿,就一个人静静地生在屋子里,过一个真正的礼拜天。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每年都有百余篇文字稿件见诸报刊。但稿件被采用后常因得不到样报(刊)而深感头痛。时下,一些报刊在创刊之初邮样报(刊)。时间稍长就再也不邮了,只等汇来稿酬后(通常是3个月后),我才能得悉稿件已早被采用,尔后按汇单中标明的报刊名称(汇款人)和期号,先到当地邮电部门去咨询此报刊的订阅者,然后再托熟人去上门查找。我县属全国特困县,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