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并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因此,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近来,讨论道德领导的文章较多。查阅后发现,持支持意见的研究者占多数,支持者对此问题的探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的全面介绍和内涵挖掘;二是对成功校长的领导实践的评述和总结。反对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实的道德困境与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和现实基础无契合性,所以,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可行性。经进一  相似文献   

3.
道德领导是近年来教育领导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诸多学者将道德领导置于领导理论框架的首位,认为学校领导实践当以道德权威与专业权威为基础,以激发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意识与生命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弘扬道德,并以道德领导为理想的领导状态。中西方领导观的共融点尤其体现在对以道德意蕴为基础的转化式领导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与学校道德领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领导价值,并以道德背景作为储备领导的条件。近年来,“道德领导”这一领导模式在英语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文化传统对学校领导实践的影响为领导理论、尤其是教育领导理论提供了一个本土视角。  相似文献   

5.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道德选择是人生诸多选择中的基本选择之一。正确的道德选择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人格,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中的中国社会,人们经常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困境:功利还是道义,利益还是责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们试图从道德选择的理论悖论、风险博弈和心理分析三个维度来透视道德选择的困境问题,并从创新道德理论、加强道德内化、创设良善社会等方面来探求道德选择困境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9.
自本尼斯提出"道德领导"的概念以及道德领导的结构以来,教育领域开始了道德领导的研究。西方关于学校道德领导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取向:一是理论与知识论取向;二是量化和质性的描述取向;三是实践取向。在道德领导的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关注的层面也各不相同,大体分为四种情况,即从个体、从群体或组织、从社会、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英、美、加等国学者从所持的道德本体论或所在的立场出发,对学校领导的使命从学校领导的文化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的道德人生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是文化的也是哲学的,是古典的也是近现代的,具有个体与社会相融生的群己二维主线,哲学致思的文化路径以及阳刚乾动、奋往前行的价值内核等特质。梁漱溟的道德人生启示我们,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思考:道德的实效性及其哲学维度的理论自洽;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个体道德困境自我突破所应具备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结构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过渡的背景下,仁爱作为产生并适应于差序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道德教育核心价值逐渐失去了合理性与正当性。适应于团体格局人际交往结构的正义逐渐取代仁爱成为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由于正义具有以下三项功能所致:调整同质性的人际关系、平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表征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主导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将其视为我国教育管理的"解毒药"。道德领导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领导模式,它对于提升校长领导力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因其本身的理想色彩,在当前社会道德正处于转型过渡时期的中国,它只能成为我国校长领导的补充,而不可能成为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国近代德育理论是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际存在形态与发展主题是把握它的二条有益线索,从前者看,它有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等多种形态;而从后者看,它则先后经历了清末公德与私德理论、民初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及民中期后的训育理论三个内容相对各异的阶段。近一、二十年来,对中国近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也为人们反思与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理论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相较近代德育理论本身实际状况而言,已有研究还与之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有必要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有着自己的特色,包括中国德育的泛意义,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社会本位的价值基点,社会和谐的德育目标,关注德育内容的德育倾向,德育的首要价值是正义,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价值体系。对中国德育自身特点的认识,既是中国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德育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儒家德育思想为中国传统德性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民族精神培育、理想人格塑造、教育目标引领影响甚巨。儒家德育思想具有内容丰富性、方法多样性、修为世俗性、价值普世性诸特点,成为改进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宝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7.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朱德同志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传播者,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典范。研究朱德的高尚人格、学习朱德的高尚人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与实践,关系到祖国的兴衰与昌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宣讲到理论的心理内化再到务实化具体操作需要全体国民共同维系和实践。民众的思想认同及基于自身责任感为依托的自觉实践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证。只有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正确引导民众的利益观,加大措施满足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实现政治信仰与利益追求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民众才能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通”的德育心理机制都显示出了其愈久弥新的智慧探索品质,是我国现代德育创新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