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继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突出,言行美德风范高标。考察其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就得出其成就来自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平原任氏家族是明清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兴起的重要文化家族,其家族编修的任氏族谱续编五次,收录了历史画像、历代族谱序集、先祖传略、凡例、平原任氏名器谱、圣旨集录、平原县志节选等史料内容。任氏族谱格式体例创新、族谱内容完整、定期编修,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优良家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写明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三十六郎圣联公,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移居龙岩龙门陈邦洋,即今福建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村。这与龙岩石碑前林氏旧族谱不谋而合。这是林则徐遗著的新发现,它为林则徐生平和家族世系探寻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在查阅林则徐现存全部遗著及有关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著作基础上,参照石牌前林氏旧族谱,就《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的发现和价值及其真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家谱是记载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一部典型的明清时期徽州族谱——《潭渡孝里黄氏族谱》,从其保存大量的家族史文献资料、社会经济史资料以及村落社会史资料三个方面探讨,可以看出该谱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探究徽州族谱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续修族谱活动逐渐兴起,人们更多地给予族谱以正面的新认识。人们从族谱记载家族世系等情况中,可以了解姓氏源流、家族兴替、人口迁徙、族习门风乃至社会变故等历史,赋予族谱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鲁谼方氏族谱》由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撰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折射出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受学术风气与交叉学科的影响,人们解读族谱的方式有所变化,族谱学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展,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族谱亦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族谱的修撰与传承,在家族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时期,我们对家族文化不予重视,只注意避免或防止以族谱为象征的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因势利导,致力于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并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台湾文献汇刊》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策划,闽藉著名学者陈支平教授、林国平教授、谢必震教授分别担任主编和副主编,九州出版社和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台湾文献汇刊》共七辑100册,收入珍贵文献近200种,其主要内容有: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史料专辑、康熙统一台湾史料专辑、闽台民间关系族谱专辑、台湾相关诗文集、台湾舆地资料专辑、台湾事件史料专辑、林尔嘉家族及民间文书资料专辑。  相似文献   

7.
198 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 ,经考证 ,作者系范氏家族第 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 ,于宋皇三年 (公元 10 5 1年 )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  相似文献   

8.
被朱元璋旌表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因其系统的治家思想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而被世人熟知。《郑氏规范》所体现的家庭管理思想,包括精细的家庭分工、勤俭持家的家庭理财思想、睦邻济贫的济世情怀以及为家族长远发展考虑的忧患意识等,对古代家庭管理思想研究,乃至今天的家庭管理、人际交往、居家理财、为人处世等,及扩展至社会和谐气氛的构建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族谱是我国历史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等史料,记载着一姓一族的氏糸来源、世代系统、宗族制度、著名人物传记与事迹以及有关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方史料。族谱包括家谱、宗谱、支谱、家乘等、明万历辛卯新会举人汤敬升《族谱议》称:“日族谱、又日家乘、谱之言普也,亦日补也。乘、乘载也。所以普遍姓族补其遗亡者,合而载之,以成吾一家也。是故发一姓之根源、提九族之总统、备人道之始终。定昭穆、列长幼、彰往法后、皆赖乎谱,谱之所须大矣哉”。对族谱的概念和作用有所界定。  相似文献   

10.
《郑氏诗谱》在诗经学中地位显赫,不过,它屡遭波折,多次讹阙,又被多次修补。本文旨在揭示清代学者戴震对《郑氏诗谱》的修复过程,并对其修复功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刘古愚家谱目前可见的有两种,但对刘古愚的世系反映的都不太清楚,且有多处讹误,作者通过《陕西乡试殊卷》中刘古愚自己提供的家族世系与家谱进行比对,更正了有关讹误。  相似文献   

12.
孙文恭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反映了清平孙姓家族的历史变迁,修谱经过,尤其从纵横两个方向确立了孙文恭在其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孙文恭与其家族之间个体与系统的关系,记录较详,具有较大的文献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占我国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各有各的来历,或从属于某一个族系,有一位祖先,或出自两个族系,有两位祖先;概而言之,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崔莺莺、张生及郑恒的门第,说明老夫人食言赖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崔、张门第不相当,而是因为不忍违背丈夫遗命、维护家族利益及怕郑恒闹事等。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家的老宅院董子庄园就在今枣强县前后王寿至后旧县村一带,所以董仲舒的故里应为河北省枣强县。证据资料略举一二:县志记载清楚有序;地域称谓史料记载明确,民间流传至今;国家正史类的主要工具书,学生教材明注董仲舒为枣强人;董氏家庙、家谱、谱书、祭祖铁证如山;董仲舒故乡的人民群众对前哲世代景仰。  相似文献   

16.
汉宁波天一阁藏《四明桃源戴氏家乘》收录有宋南塘谱系和南塘谱实,明确记载了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世系和生卒年,是新发现的有关戴复古研究的重要文献。该谱流传有序,其内容与戴复古诗集和近年发现的戴氏族人墓志铭等史料可相印证,比较可靠。谱载第一世戴溢从福建迁来,历叙其八传至戴复古,据此排出了十分直观的南塘戴氏十一世的世系表。戴复古谱名硅,字式之,号石屏,生于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四日,卒于淳裙七年(1247年)三月十三日,年81,娶吴氏,继娶楼氏,合葬屏山白岩下。今后可标作:戴复古(1168—1247年),这样可以消除文学史上的问号了。  相似文献   

17.
宋代福建同安苏氏家族出现五世十人登科的盛况,并非偶然现象,这与苏氏家族非常重视提供良好的科考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科举教育不可分离。文学和天文历法学作为家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苏氏家族重视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的文学教育。与对科学的热爱所采取的科技教育关系密切。而安邦匡朝、忠君爱民与父母在世尽职赡养、父母过世则尽丧礼的道德教育。对苏氏家族忠、孝家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同安苏氏家族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家族教育.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传统“家”制度从大化革新前后开始萌生,到近世基本形成,并于1898年经“明治民法”得以确立。其问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家,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住,在经历了早期的“氏族”、“乡户”,中世的“名主”、“族”等形式后,终于在近世发展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家”。随着家形态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也逐渐确立,最终形成了以家督继承制为核心,以父权家长制为基本特征,以模拟血缘关系为依存的典型的日本家族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因此对徽州宗族的研究一直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宗族的产生与发展态势、徽州族产与宗族业权、徽州族谱与家谱、徽州宗祠、徽州宗族的社会控制、徽州宗族教育、徽州宗族婚姻、徽州宗族文化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探讨。回顾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