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从介绍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出发,探讨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最后重点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控制权结构和外部控制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观点交织碰撞,结论相差甚远。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我国制造业2008年252家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控制权的度量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度量方法或者以大股东为准,没有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或者利用投票概率模型考察控制权数据,但模型在求解控制权时又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控制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控制权特征有显著差异:国有公司的控制度和所有权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而两权分离度低于民营公司;国有公司大部分都是直接控制,民营公司多采用间接控制;民营公司中的相对控制比例比国有公司的要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在实际控制人不同的公司里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影响着经营层的行为方式。各国学者均已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基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初等函数式的模型表示不如用分段模型的表示更接近实际;来自外部所有者的监督活动可以为公司业绩带来明显的边际增量,但监督需要成本。大股东更有激励对公司进行监督,大股东控股权公司比股权分散性公司更有利于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因此盲目减少大股东股份的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与监控和对公司治理的绩效两个层面.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监督和激励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灶  余鹏翼 《预测》2007,26(3):65-71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制度背景出发,以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的关系,证明了初始股东可以以较低的持股比例保留控制权,获取私有收益,并在经营绩效下降时通过转移控制权获取新控股股东的部分私有收益;潜在的控股股东即使入主后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形式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公司控制权,以获取私有收益。本文还对我国的股权结构从私有收益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股权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从一元化过渡到多元化,从高度集中的股权向相对集中乃至国际化的股权结构变迁。国际化股权结构典型代表,美国模式和日德模式。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效率,最终影响公司价值并通过公司价值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党兴华  王雷 《预测》2009,28(4):34-42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公司治理中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纳入终极控制人超额控制的分析框架,以深市A股市场的166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非超额控制下,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还表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分享比例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烽火通信内部治理特征的分析,指出市场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可以对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当的激励与约束,从而缓和两权分离下的代理成本,促进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治理绩效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如何设计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和实现适度的股权结构多元化,是高科技企业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内江科技》2009,30(9):120-120
本文阐述了公司控制权、控制权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含义,分析了西方国家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控制权市场作用机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代理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公司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才是现代公司最核心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而公司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一个主要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通过对深市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各股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我国的股市尚不成熟。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作用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优化与创新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改变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设置有利于发挥股份制企业运营机制的作用。文章实证分析了云南高新技术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的缺陷,认为股权流动性较差、股权相对集中、国有股比例过大以及第一大股东变化频繁是完善云南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因素,必须依据股权主体多元化和高流动性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成长特点来优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4.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系统评述了这一领域主要的中外文献,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39家城市商业银行年报2011年~2013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股权结构、董事长特征和地理位置,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银行绩效不相关,法人股和绩效显著相关,董事长特征和绩效不相关,地理位置和银行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毕艳杰 《未来与发展》2007,28(4):63-65,44
本文以我国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家族公司引入职业高管后,其治理结构及公司绩效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职业高管的家族公司与家族成员担任高管的家族公司相比,其股权结构、高管薪酬、董事会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治理结构的变化并没有提高公司绩效。因此变革、创新治理结构是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后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西藏医药行业为例,研究了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西藏医药行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关系,表现为西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即股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高效决策,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西藏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对西藏医药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绩效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有利于促进西藏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及治理绩效,指出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不满足大股东控制股权结构下有效治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必须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并指出股权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建立一种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包括股权制衡和股权集中两方面,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股独大"的股权集中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更加明显。采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法,研究了2007—2010年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R&D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股权制衡显著正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3)股权集中显著负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薛有志  郭勇峰 《未来与发展》2012,35(3):102-108,95
本文以中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九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公司战略选择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在医药制造公司中,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而实施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在公司选择扩张投资时,前向一体化战略与多元化战略相比更为理性;同时,股权集中度提高会促进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但会制约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这说明当存在大股东且股权集中时,大股东会监督经理使其实施对公司来说更理性的战略。本文的结论是,大股东在影响公司战略选择时,支持效应会大于掏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