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高中现行教材细致阐释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即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学生已经熟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采取何种方  相似文献   

2.
从方法的角度看,辩证法是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并扬弃理性自身局限而通达真理的途径或环节。从方法角度理解辩证法不仅符合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而且还说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对立基础上的统一。辩证法是通向真理之路,而不是障碍。  相似文献   

3.
威廉·布莱克之所以能够成为“英国第一个象征派“诗人,一是因为他丰富的幻想力,二是由于形势的逼迫。诗人生活在一个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激烈交战的年代,当时英国反动政治势力的疯狂迫害和残杀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规模。由于诗人不能直接歌颂或批判任何人或事,所以,他只能通过征引  相似文献   

4.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去贯通外在对象,而是对象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此它彻底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内蕴着双重批判,是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因此不能只从形而上学批判维度来定位它。否则,就不易切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力于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辩证法的理论重构。就其理论诞生的语境而言,辩证法包含两个基本内涵,即内在矛盾与同一性原则,它意指多样性的同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承担着论证革命合法性的理论任务,通过对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来构筑新的历史必然性。辩证法成为了其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理论资源。首先,辩证法的内在矛盾性为打碎形而上学,凸显断裂与偶然性提供了可能的契机,从而保持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彻底的革命性。其次,辩证法的同一性原则又保障了这种断裂和偶然性不会走向彻底的多元主义,从而坚持了某种新形式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诡辩论是一种“依据未加批判和反复思考的毫无根据的前提而发的议论”,即一种否认事物客观的矛盾本性的主观任意的议论,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挑选事物的一面或表面相似为根据,作出似是而非的论证,强词夺理,为其荒谬言行作辩护,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诡辩论之所以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是因为它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夸大辩证法的一方面之上的主观任意性理论。黑格尔称它为主观辩证法。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论述诡辩论是持着辩证法的拐杖来完成自身的理论。从而划清诡辩论和辩证法的界限,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排除阻碍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各种伪理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清朝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一场阶级大搏斗。在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中,产生了大量的革命歌谣。这些歌谣,表达了起义农民昂扬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且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自我诞生的辩证法,也就是对人迄今为止的异化存在现实的描述,所以,它必然是批判性的,但不止于观念的批判,它试图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具体生存经验和历史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超越性指向,并且这种超越性是要返回到现实存在中去,批判地澄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与颠倒,并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现实,也就是恢复人的感性生命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通达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一环,辩证法常常囿于“形式方法”的定义和理解之中。在早期著述里,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和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时也意味着对这种“头脚倒置”了的辩证法的革命性改造和范式转换,在生存论的路径上重新建构起了辩证法的感性现实性。这使得辩证法突破了精神主体之自我运动所具有的封闭性与抽象性而逐渐使其本真蕴意得以敞显:它并非绝对精神的抽象运动过程或外在的形式方法,而是现实的人及其生命活动的自在展开,并且外显为现实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论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论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和重要的组成部门,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人类之所以需要并产生制度文化,乃是因为物质文化不能自行地组织自己,精神文化也不能自行更好地组织自己和发展自己,只有制度文化才使人类组织成社会,并以社会上层建筑各个部门职能的发挥来维系社会正常活动的进行.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由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予经济以巨大的影响,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政治的表现形式为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利益对立的基本阶级进行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的最基本的内容.各个不同阶级的政治就是各个不同阶级的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的《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下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新问题,观察和处理国际斗争中的新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三六二页。以下只注页码)的光辉记录,是一篇闪耀着革命辩证法光辉的伟大文献。在这里,毛主席向我们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继革命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指出了正确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提供了批判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毛主席的这篇著作,给我们树立了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杰出典范。一在《讲话》中,毛主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里少数人闹事的问题,分析了当时社会各阶级和党内的政治思想动向,明确指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着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奠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伟大理论的全部学说和策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应该追溯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形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实质的同时剥离出辩证法的客观性,从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中揭示出实践辩证法的真蕴,而实践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辩证法在他的哲学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是,从批判的维度来审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时,它更是一种规律、一种精神、一种本质性的存在,因此辩证法自身就深蕴本体论旨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赓续了新文化的传统,它对传统的家族伦理持批判的态度,秉持着传统伦理精神的家族英雄在革命的历史中被改造,最后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其实遭遇改造的不仅仅是英雄,它包括整个的生活话语和生活秩序。但家族伦理却从没有真正地离场,在阶级神话的表述中,它以特有的形式重返革命话语场,并成为新的革命话语秩序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否定辩证法与"星丛":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及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的辩证法集中体现了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其具体表现之一是阿多诺从“总体性”社会出发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反思。阿多诺不仅张扬着批判反思精神,同时他提供了使这一精神实现的方法——“星丛”式思维方式。“星丛”式思维内含于否定的辩证法之中,又不完全等同于否定的辩证法。在解除“概念”的封闭性方面,“星丛”式思维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每当兵器发生一次重大革命,就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到来,青铜兵器的出现为漫长的原始社会划上了句号;钢铁兵器则人类带进了封建社会;火炮轰塌了封建城堡,打开了资本主义大门,兵器革命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必由之路,它的反映的是生产力的革命。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阶级,在现代高科技兵器革命时代,应自觉地争取主动、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论莱布尼茨的辩证法柯峰莱布尼茨是十七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那时的德国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君主专制的国家,一方面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另一方面是弱小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的愿望,但又不敢也不可能同封建势力进行公开的较量,幻想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