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BBS     
最教学2012年电视剧《甄嬛传》热播,随之"甄嬛体"热传。在种种"甄嬛"的影响下,重庆高二女生王秋乂竟在历史课上用《甄嬛传》串讲儒家思想。王秋乂的观点是《甄嬛传》里也有对儒家思想的讨论。并举出《甄嬛传》中端妃口中对《大学》《中庸》《论语》的看法。王秋乂同学在讲解的时候不但用视频辅助,还让同学们亲自模仿剧中的情节进行表演,不  相似文献   

2.
宫廷剧在迎来一个高潮的同时,也陷入一场是非争议。随着宫廷剧《甄嬛传》的热播,《甄嬛传》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历史性问题、宫廷剧价值等方面的讨论,观众在热议时应该从思想、文化和审美多个角度探讨宫廷剧《甄嬛传》所包含的价值,对宫廷剧的发展走向理性地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由于台词经典,情节扣人心弦等原因,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在海外也名声鹊起,刮起了一阵“甄嬛风”,出现了大量“甄嬛体”语言.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甄嬛传》中台词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简要介绍言外之意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最后,总结言外之意的功能,希望对读者阅读文学名著、进行日常交流时,准确把握话语的言外之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袁悦 《文教资料》2013,(13):55-57
近年来,历史古装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出现了《宫.锁心玉》《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等一系列热播古装剧。不可否认,这些古装电视剧给受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但是,这些古装剧真的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提高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吗?不尽然。正当我们为此担忧的时候,2012年,郑晓龙导演的作品《后宫甄嬛传》横空出世,成为古装剧视界的后起之秀。《后宫甄嬛传》不同于目前泛滥的宫斗剧,是一部具有批判意识的古装剧,实现了故事性、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影视语言为"视听语言",影视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为运动的视觉造型和流动的听觉造型。文章从影视的造型艺术角度对《甄嬛传》中独特而又精致的造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折辱     
《甄嬛传》把宫斗剧推到一个高潮。观众无论老少、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在看;媒体俗到城市晚报、雅到《三联生活周刊》都在评。看《甄嬛传》学到一个新词——折辱。这样的新词叫"甄嬛体"。一个妃子难为另一个妃子,受气的便是被"折辱"。被折辱的,一定会想尽办法还回去,折辱对方。所以,《甄嬛传》中高贵体面的妃子们虽然个个都是大家闺秀,却狠毒至极,为博得皇上的宠幸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6.
自从《甄嬛传》在国内热播以来,英文版《甄嬛传》也在美国强势播出,"甄嬛体"的各种逗趣英译也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讨论。本篇论文就这一文化现象,结合刘宓庆先生的文化翻译理论,就英文版《甄嬛传》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此剧中的文化特征词的英文解读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国内出口更多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并且配备合适的字幕翻译有一定助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甄嬛传》描写了封建男权文化下女性生存的悲惨现实,她们丧失自由,生命贱如蝼蚁,人格严重异化。剧作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自主意识、精神独立意识在当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时,《甄嬛传》也表现了日常生活之于女性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深受观众的喜欢,《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美人心计》等历史电视剧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其中《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更是成为了古装电视剧的楷模,其在收视率与艺术上都是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的。本论文主要探讨《后宫甄嬛传》的艺术性,该电视剧主要是从人物造型、演员台词以及角色塑造三个方面展现其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基本层次范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它的习得具有优先性,对于了解汉英构词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基本层次范畴在翻译中的应用。《甄嬛传》作为中国古装大戏的领跑者,目前其已经宣布将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因此,《甄嬛传》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宫斗"戏,它受到了当代女性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部生活在现代"丛林"社会的女性的奋斗史。它反映了现代女性的欲望、困惑和焦虑,它用一群穿着古装的女性,描绘了现代女性挣扎在肉体与心灵、道德和权力之间的困境,并为现代女性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后宫甄嬛传》的热播,爆红了"甄环体"。语言具有时空性、传承性及进化规律",甄环体"的兴起有其复杂的社会动因及文化心理。"语言模因"决定"甄环体"在语言信息传播中表现形式、经济性、简洁性、灵活性及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甄嬛传》的火爆让宫斗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剧中人物看似风光实则只是男权社会下被物化的棋子,争斗情节也成为新一代白领热捧的职场法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台词在网民的模仿下借助新媒体平台成为流行的"甄嬛体"。通过分析"甄嬛体"的语体、语法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与语言模因和体裁互文性作用的关系,并揭示其对传统语篇形式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体》三部曲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读《三体》三部曲,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三体》三部曲专题学习的推进步骤是:阅读起始课,以"发现引力波"等科技新闻激发阅读"三体"系列的兴趣;通读指导,初读原作,完成相关阅读任务;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性"和"文学性"两方面的重点突破;以"自由论坛"的形式,完成对全书的内容统整。  相似文献   

15.
宫斗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中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影视艺术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重要作用,作为传播影响面广的宫斗题材电视剧中也蕴含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契机。本文以热播剧《甄嬛传》和《琅琊榜》为例,以文化美学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电视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与《文赋》和《文心雕龙》,《文笔式》《论体》论风格分类和解释,以及各种文体的风格要求都不一样,并且提出"六失",侧重点有所不同,更符合文体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艺术辩证法。《定位》论文章谋篇布局,和《文心雕龙》也有不同。《定位》论文章体制大小更为具体,论及句式长短与声之缓促的关系,把章句安排和"势"结合起来考虑。这反映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其思路在更方便地指导实际创作。《论体》和《定位》都带有创作指导性质,反映诗论由理论向实用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人民日报就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发表评论称,剧中宣扬一种比坏心理.好人只能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这种价值观不能宣扬。  相似文献   

18.
文体主要是由体制、体势和体貌三个部分构成。《诗品》出现的31处"体"字,最主要的含义指风格,也就是体貌。因此,钟嵘《诗品》对"体"的考察主要是从风格的层面。对《诗品》这种批评文体的特色的研究,应当从体制、体势和体貌着手分析。这种分析对进一步理解《诗品》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当前热播剧《甄嬛传》海外版的翻译情况进行相关探讨和剖析,期望能够跨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瓶颈和代沟,进一步探索中文和英文翻译之间的桥梁,以期能切实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