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件事的看法常有不一致的时候,那么你总希望通过自己的说明,求得别人的理解与赞同,这就是说服对方。说服对方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说服对方,不仅取决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还取决于你说话的方法是否得当。往往有这种情况:你的看法正确,说得苦口婆心,对方仍然难以接受;或者勉强接受了,但口服心不服。这就说明,要对方心悦诚服,必须讲究说服的技巧和方法。第一,要说明根据、原因。你不仅要向对方说明应该这样,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分类 (定义从略 )。分类说明的要求 :一是标准要统一 ;二是避免类概念的混淆。举例 (定义从略 )。引用 (定义从略 )。比较 (定义从略 )。数字 (定义从略 )。通过数字人们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当然 ,运用数字一要准确 ,二要注意效果。图表 (定义从略 )。图表的设计要精心 ,形状应尽量做到简明、朴实 ,内容要具体 ,比例也要适当。图表以外的说明文字要与图表相吻合 ,要有助于对图表的说明。第十一章 说 服说服 (定义从略 )。说服与说明的不同 ,其根本在于目的的不同。说服的目的是要读者心悦诚服 ,而说明的目的则只是为了让…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广告有不同的理解,认识。广告文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文读者放在首位。本文为广告翻译提出了两种有效方法:平行文本法和归纳法,旨在解决广告翻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与议论文都要求做到提供的信息清楚、准确而充足,并且对于说明和议论能起到帮助和支撑的作用。这两种文体在组织结构上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写作目的—写议论文的时候作者要想着如何去说服别人,让读者赞成或接受我的观点,甚至让持相反观点的人都能同意我的说法;写说明文并不是为了要与谁争论,而只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指导或信息,或者消除一个误会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总体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原因虽说与高考取消文体限制有一定的关系,但根源还在教学上.学生对议论文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观点+举例”式议论文大行其道,其中多数作文缺乏议论文必需的逻辑力量. 关于议论文,詹姆斯·A·雷金和安德鲁·W·哈特这样定义:“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①从这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中可知逻辑性是议论文的“基石”,没有逻辑作基础的议论文不可能达到“说服读者接受观点”的目的,更不要说让读者“采取行动”了.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说服力,就是文章的观点能博得读者的认同,使人乐于接受。一、要想说服人,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发现。特别是批评性的意见,想要说服人,还真的要有点真知灼见才行。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赢得一片肯定和赞誉之声,但也有人提出了批评,且很有说服力。文中说: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 说明 第十一章 说服1 名词解释题 1)说明 2)引用 3)诠释 4)分类 5)举例 6)说服 7)归谬 8)演绎 9)反证 10)对比 11)类比2 简答题(提示) 1)说明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正确把握说明对象,二是解说得容易为读者理解。 2)如何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首先必须明确说明的问题点,即明确要说明什么问题及明确要回答的疑问之点;其次则是科学地把握问题点。这要求作者要有问题意识,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对说明对象深人了解、认识;力求解说得客观、科学。科学地把握问题点,是说明的前提。客观事物的问题点是很多的,如内容、结构、形式、规则、规律等。所谓“科学的把握”,指的是概念的准确,判断的正确,种类区分的清楚,事物间内部联系的同异分明……凡此种种,都要恰如其理,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8.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手段和技巧。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信服教师的观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怎样的说服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说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适当赞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赞美自己。所以,我们在说服学生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在实施说服教育时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给被说服者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  相似文献   

10.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急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我国翻译出版了弗洛姆的著作《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全书意在说明:人类正处在许多幻想之中,只有超越这些幻想,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对这些幻想的超越。弗洛姆似平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人类达到解放的伟大思想推荐给读者,实际上却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化,企图说服读者接受他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口号或所谓“受辩证法和人道主义指导的精神分析学”。本文拟  相似文献   

12.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疾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13.
文章整理分析了广告理论发展史中较为典型的三种观点,即“广告是推销术”,“广告是说服”和“广告的本质在于影响”。“广告是推销术”的观点经不起广告史的检验,同时不能很好地解释公益广告的问题,因此说服力基本局限于商业广告;“广告是说服”的观点由于其潜在的立场问题,带有传播的强效果论的影子,不能很好地解说广告受众在接受广告时的主动性问题,而且与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框架的逻辑推断也存在冲突,因此同样存在缺陷;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广告的目的在于影响的观点,认为影响说很好地把握着广告传播结构的结构性特点以及广告活动产生的特殊内部矛盾,从理论上较好地概括了广告这一特殊传播现象的内涵和本质,解决了推销说和说服说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第十章 说明说明是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事物作清楚的解说 ,对事理作明白的剖释 ,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说明的基本要求 :一是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二是要解说得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首先必须明确说明的问题点 ,即明确要说明什么问题及明确要回答的疑问之点。其次则是科学地把握问题点了。这要求作者要有问题意识 ,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对说明对象深入了解、认识 ;力求解说得客观、科学。科学地把握问题点 ,是说明的前提。客观事物的问题点是很多的 ,如内容、结构、形式、规则、规律等。所…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阅读理解理解就是明白 ,明白一篇文章意味着从该文中得到了需要的信息。例如 ,当我们看一个广告牌以便了解有没有特别的套房的广告时 ,我们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找出广告牌上相关的广告 ,说明阅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首先 ,读者应该尽快排除无关的信息 ,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仅仅懂得文章的大意是不够的 ,还需要仔细的理解。理解至少有两个层面。在较低的层面上 ,读者要大体懂得他所读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 ,他必须了解大多数单词的词义 ,并且懂得它们在语法和语义上紧紧相连。此外 ,读者需要透过文章的字句形式了解它的基本观点。将…  相似文献   

16.
议论文的实质是通过分析和阐释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作者说服读者的过程.也就是说,写作的时候,作者头脑中应该有个"虚拟读者"--且是个有"病"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阅读活动因动机不同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理解性阅读,其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它要求读者要细致地研究读物的词句段篇,透彻地理解和接受读物的思想观点。比理解性阅读更高级的  相似文献   

18.
观点抒情就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写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让读者接受其中的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的表达,又往往与情感的抒发分不开。只有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其思想内容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所以,抒情绝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矫揉造作,作者在追求文章"以情动人"时,一定要有情而抒,情不自禁,自然流露,切不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19.
一、议论文的特征议论文就是运用逻辑的方法,用文字直接表明自己的主张或见解,以从理智上说服读者为目的的文章。 (1)议论文是运用逻辑的方法的。议论文也叙事,也抒情,正象记叙文也做说明,也发议论一样。但它主要的不靠叙事表达观点,不靠抒情表示态度。它的基本手段是逻辑的证明,叙事和抒情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2)议论文是直接表明自己的主张或见解的。在议论文里,作者直接出来对读者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不象文学作品借助艺术形象,间接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受到许多研究者的赞誉,然认真研读和比对中英文文本,林语堂译本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对原文本浅层理解的错误;由文化、历史原因导致其对文本的理解失误,以及文化背景和翻译手法引发的读者理解障碍;从文学接受和文化传播角度认为译文中存在解释不充分,导致无法完美地传达出原文体现的情感,以致削弱了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力。文言文翻译除了要认真研究原文本及相关文化背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愫外,还要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问题。这是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