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享空间”能力是指幼儿在有限的空间中共同活动时,能够确保个人的行为既不受压抑,又不妨碍他人,并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同享快乐。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要求幼儿能充分地活动起来,自由地随音乐做动作,乃至多人相互结伴共同游戏,即在人多室小、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要有共享空间的能力。在带小班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火车与飞机》时,我让幼儿自由听辨音乐,并根据音乐的变化,自由地做开火车、飞机的模仿动作。这时,我以“火车相撞会翻车,飞机相撞会爆炸”的规则提醒和限制幼儿,使  相似文献   

2.
散文欣赏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实践过程中,我尝试把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如语言导入法、视听结合法、图谱记忆法、游戏表演法、创造想象法等"巧嫁"于散文欣赏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和表现散文的意境美,提高幼儿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幼儿教师如果能在音乐欣赏教学准备工作中注意以下“三要”,就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听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进行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来真正理解音乐欣赏的实质和目的,对“听”法过于倚重,未能给予其他欣赏方法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结果导致音乐欣赏课变成了简单粗放的“听音乐”课,随之就出现了音乐欣赏课冷场的现象,欣赏课成为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参加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研究活动来所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的需要,但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幼儿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劣势。久而久之,一部分幼儿将产生畏难情绪,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丧失信心。现在,我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注意为幼儿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或朗诵等方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活动前的﹃三要﹄文\唐海燕喻学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果在音乐欣赏活动前注意了以下“三要”,则能使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欣赏能力是幼儿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任何音乐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幼儿会欣赏、会理解的基础之上。但是,幼儿的欣赏活动不同于成人的欣赏,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欣赏欲望、探究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传递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合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活动形式,它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传递游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价值,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操作。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让幼儿来欣赏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呢?研究表明幼儿欣赏音乐和成人有所不同,本文从幼儿音乐欣赏的特点和幼儿园音乐欣赏的一些现状来分析,对幼儿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多采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听、想、看、说、动等手段,有效调动幼儿欣赏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这样,教学活动才能上得既"活"又"实",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我预计幼儿能将欣赏的曲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验快乐、高兴等情绪,于是,在欣赏一遍乐曲后,我问幼儿:“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源源说:“我听了音乐有点想睡觉。”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怎么会有想睡觉的感觉呢?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许多幼儿的模仿,这个说:“我听了音乐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这时,为了避免尴尬,我赶紧打开录音机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我做动作,转移幼儿的注意,转…  相似文献   

11.
丁远征 《考试周刊》2014,(14):187-187
<正>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并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品评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欣赏教学已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当前音乐欣赏活动内容略显单一,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时缺乏主动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音乐欣赏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供大家参考。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问题1.音乐欣赏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欣赏教学活动中普遍以  相似文献   

12.
近二年来,我园对幼儿进行“双爱”教育,体会是十六个字:着眼点高,起点线低,注重渗透,培养感情。具体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的: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很少,那些港台流行歌曲、外国动画片插曲常会从孩子的嘴中自然流露出来。为此,我们把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双爱”教育作为教研课题,从选材入手,更新了一部分音乐教材,增加富有民族气息的内容,使民族的歌曲、音乐欣赏、音乐游戏占有一定的比重。我们让小班幼儿欣赏大班幼儿表演的“腰鼓舞”、“秧歌舞”、“新疆舞”等,欣赏短小的民谣;让中班的幼儿学“采茶”的动作,欣赏老师跳的“采茶舞”、“孔雀舞”,用锣、鼓、钹、木鱼、梆子等民族乐器打击简单的乐曲;让大班孩子表演充满民族喜庆气氛的“欢庆舞”,学习打击“杨柳青”、“狮子  相似文献   

13.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4,(42):179-179
正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初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在听中欣赏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15.
康京辉 《学前教育》2005,(10):22-22
倾听音乐的习惯与能力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我从培养倾听习惯与积累音乐经验入手,逐步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1.创设适宜的欣赏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乐于倾听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欣赏活动中,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幼儿产生情感共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活动的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很多人认为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把音乐的“听”和“欣赏”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听音乐只是为了娱乐,这只停留在音乐欣赏的最初阶段即感官欣赏阶段。而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要达到真正的欣赏目的还要通过音乐形象启发,了解作品的内容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颇感困惑。而这方面的教育实践策略研究又比较少。因此,我们拟以幼儿音乐欣赏这一教育难点为突破口,通过培训与课题组教师们形成共识,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幼儿音乐欣赏的实践策略。我们选择的是《绿袖子》这首乐曲。它原是一首美国民歌,吟咏了对逝去爱情的伤感回忆、对以往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爱的始终不渝。培训活动开始了。调教师们分组欣赏音乐,并画、写自己的感受。照培训的设计,我向全体教师提出了相同的任务:“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请把你在欣赏音乐时脑海中闪现出的场面或情境、想到的故事、产生的感受画下来,再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提出的任务虽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动"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动"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声势动作、体态律动、舞蹈设计和表演音乐剧等。在各种各样"动"的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培养了音乐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积累聆听欣赏音乐的经验,而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如何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听赏内容,选择多样化的听赏方式,开拓多种听觉渠道,用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提出:"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训练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生活中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是"听而不闻",客观上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甚至会延续到课堂上: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