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②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相似文献   

2.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谓之京城大叔。”  相似文献   

3.
<正> 十、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姬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庄公不禁止。(《左传译文》第7页) 沈玉成同志将“有宠而好兵”译成“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是不甚允当的。按照译文的意思,就使“有宠”与“好兵”成了因果关系。其实这二者是并列关系。《说文》云:“宠,尊居也。” “有宠而好兵”原意是说公子州吁拥有尊显的地位,而且喜欢武事。 典籍中常用“宠”字的“尊居”一义。例如《左传·昭公八年》中有“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懼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杜预在“宠秩”下注  相似文献   

4.
初,以“初”字起笔。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交代人物及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说明姜氏“恶”庄公的原因。一个“遂”字,写出“恶”的无理。爱共叔段,  相似文献   

5.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太子)得臣(齐太子名)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人作《硕人》赞美她)。又娶于陈(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以东),曰厉妫(guī,姓),生孝伯,早死。其娣(妹妹)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xū),嬖(bì,受宠之人,此指宠妃)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喜欢武事),公弗(不能)禁,庄姜恶(讨厌)之。石(què,卫国大夫)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邪道)。骄奢淫佚(yì,过度放纵),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阶梯,途径)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安于自己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30-33,56
石碚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叫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泱,所自邪也。  相似文献   

7.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是一段著名的公案,原文是这样的: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日:“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曹沫(mei)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三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公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已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还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9.
<正>《左传》开篇即追述了郑武公与武姜的婚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①这段话对郑武公婚姻状况的交代简单而明确,历代学者均无异说。近来,我们在全面梳理新出《清华简》及《左传》、《史记》等传统文献时,却发现这则记载背后实际隐藏着极为复杂的历史信息,其中之一便是:武姜非郑武公元配。我们推断武姜不是郑武公的元配,最为关键的证据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隐公元年传) 杜注:段出奔共,故曰共叔,犹晋侯在鄂,谓之鄂侯. 按:笔者认为"共"应为其谥号.楚子审楚共王也谥号"共".《襄公十三年传》: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  相似文献   

11.
鲁人曹沫     
[汉]司马迁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相似文献   

12.
初,以“初”宇起笔。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交代人物及其关系。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说明姜氏“恶”庄公的原因。一个“遂”字。写出“恶”的无理。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妇人昏聩,偏爱幼子,从此种下祸根。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谋立储君不成,又为段索取地盘。母子进一步交恶。  相似文献   

13.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这就是武公妻姜氏。姜氏生了庄公及共叔段。初:时间副词,当初,初时,追述以往发生的事情多用此词开头。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在“郑伯克段于鄢”之前。郑武公:姓姬,名掘突,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七四四年在位。于:介词,与“鄢”组成介词词组,用在动词“娶”的后面。这和现代汉语里的介词词组一般用在动词之前不同。申:周时国名,姜姓,后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曰:为,是。武姜:武公妻姜氏。“姜”是她的姓,“武”  相似文献   

14.
寤生考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之"寤生"应指庄公生产太易或异于常人,应作"奇生"解,不应训为"牾生"(难产).  相似文献   

15.
美文采撷祭仲①曰:“都城过百雉②,国③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④,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⑤,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⑥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⑦”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相似文献   

16.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7.
鲁人曹沫     
[原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日:"子将何欲?"曹沫日:"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相似文献   

18.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古今学者关于《诗经·郑风·将仲子》诗旨的解说,认为此诗当为春秋时郑庄公族亲之人托情歌微讽庄公之作,隐斥祭仲诸臣谋及公族宗亲,致骨肉相残。《诗序》首句作推本之论,原本不误,续《诗序》者坐实其事,以为“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是诗人刺庄公之意,实为曲解。后人相沿以为诗陈庄公拒谏之辞,反致诗旨龃龉难通。至宋人疑之,弃《诗序》而惟以“淫奔之辞”视之,亦非诗作者之本意  相似文献   

20.
(一)认真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有老父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②浆:解渴的薄酒。③老父:老年的男子。④达:通达事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执子乞浆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