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纪中谈竞技武术进奥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的竞技武术界有两件大事让人揪心,第一件是将超其他项目在广东提前点燃的九运武术烽烟。如今已经到,了人们不用扭头冲南就能嗅到浓重火!药味儿的节骨眼儿了;第二件便是咱们中国的武术能否抓住机遇,趁北京做东道主之便进入2008年奥运会?而这第二件大事牵动的“民族主义”那根神经,能.在北京城里看到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耍咱们的刀、枪、剑、棍;能在满是洋人面孔的奥运赛场上看到中国武术;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绝对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一大幸事。自从7月13日那个让全世界华人不眠的夜晚开始。全世界关心武术的人们也开始了有关竞技武术进奥运的议论。武术究竟离奥运会有多远?武术究竟如何才能进奥运?武术究竟进得去进不去?……人们的脑子里大大小小都是问号,真想找个明白人问个清楚.2001年8月4日到11日,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山东莱州举行。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国际奥委会项目工作小组成员魏纪中就目前全世界武术界最关心的体育项目如何进入奥运会发表了谈话,并对人们关注的竞技武术进奥运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2.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现在不是进不进奥运的问题.而是非进不可.如何进的问题。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民族的振兴奋进,进入奥运会将极大的调动国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章从中华武术的几大功能,进入奥运的几个战略以及面临解决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后奥运时代"武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即将来临。未来武术的发展不单是要进入奥运会,更应该关注竞技武术进奥以后具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整个武术体系的完善性重建,最终目的是推广一种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石,在健康体育领域展现自身魅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武术界挺闹心。铆足了劲儿想趁着2008年自己坐庄的机会把武术弄进奥运会。不料大当家罗格却鼓捣起削减奥运项目的把戏,而且动静还不小。好比请女士吃饭套近乎,偏赶上人家正减肥。 武术进不了奥运会,笔者倒是举双手赞成。不是我发神经,我中华民族有太多的好玩意儿,用不着一定要进奥运会,猴急似的显摆自己。有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现实中拿到“世界”,“民族”那点东西往往就丢得不剩啥了。削足适履实在是得不偿失。 就拿武术来说,想进奥运会有两个条件。第一,不能造成人身伤害;第二,统一比赛规则。武术…  相似文献   

5.
北京申奥成功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创造了契机,但奥运会的"瘦身"改革、中西文化的差异、竞赛规则以及国际化发展程度等主客观上的因素成为武术"进奥"的主要屏障。本文分析了武术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原因,以及武术成为特设项目的结果,继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模式、奥运武术名称、武术的奥林匹克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迈进奥运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大力 《体育学刊》2003,10(6):63-64
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是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推向世界的大好机会。在何种项目迈进奥运的选择中,认为样板竞技武术失去进入奥运的意义,以新思路、新视野提出中国式摔跤和龙舟竞渡先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际奥委会将在墨西哥举行全会,届时将揭开武术是否能进入2008年奥运会的谜底。在此之前,人们对国际武联公布的有关武术奥运项目的设项方案:“确定推荐武术套路的8个个人项目列入奥运会”,各有仁智之见。本文认为:套路运动的技术操作性比散打更复杂难以掌握,进入奥运会的难度更大,而不是相反。竞技武术必须按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理念改革。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奥运设项,本文初步探讨了武术对练相对于武术单练奥运设项的几个有利因素,认为武术对练更能直观体现中华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更具观赏性的更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奥运策略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和演绎分析法,探讨了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性以及奥运会对民族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了武术走上奥运是武术自身发展和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武术具有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体系和实践内涵,阐述了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宪章的一致性、武术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相似性和武术竞技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兼容性,提出武术走上奥运有利于加速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武术运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得出结论,武术必须走上奥运。但武术走上奥运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讲究策略,首先是要加大武术的国际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武术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的价值,成为武术的热爱者,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其次是要分清武术进入奥运的轻重缓急。从现实来看,散手项目先行突破,套路运动随后紧跟比较合乎实际。最后是要加强对武术技术规范、竞技规则的研究,在保持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和奥运游戏规则的融合,争取武术早日全面进入奥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武术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太极拳与奥林匹克运动融合的有关问题及未来太极拳的征奥思路。在解析中国武术进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对太极拳进入奥运会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加快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意义并从人文意义的角度深刻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对我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武术应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发展,最终进入奥运舞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遗堪的是武术最终没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准成为与奥运会同期举行的赛事,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武术比赛”。因此,利用这次机会宣传和展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审美视角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根源和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达到了不可兼容的地步,我们试图从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中探寻二者在审美角度下可融合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距,为中国武术早日加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已经决定与第29届奥运会同时举行,这对武术的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的方法对此次武术比赛地点的选址进行全面科学地论述,提出此次比赛地点的选址的两套具体方案“:三点二线,以线带面”,或与第29届奥运会的比赛地点相一致,即北京市和青岛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武术国际化发展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讨加快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虽然存在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因素,但武术国际化发展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华武术的改革迎合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中国政府支持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态度,为武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盛会。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从武术与奥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进入奥运,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竞技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本质,认为竞技武术国际传播是整体性、双向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的过程;并且从传播策略应用上提出五点建议,包括传播类型多样化策略、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特色相结合的策略、推销宣传策略、传播媒介多媒体化策略以及传播策略中的"空手道"等。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代化形势下体育文化全球化和向世界推广的需要,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考虑其竞技性、可操作性、观赏性、民族传统性和适应人群的更加广泛性。文章从竞技武术的自身建设以及对竞技体育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进行论述,展望竞技武术的发展前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武术运动的又一次热潮正在兴起。针对竞技武术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身特色,充分领会奥林匹克的精神,使竞技武术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董芳 《搏击·武术科学》2006,3(12):42-43,4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奥运项目的要求,在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对策:加大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推广的力度与范围;改革武术竞赛规则;降低套路技术难度,增强观赏性。这是武术走向世界和进入奥运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前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特点看竞技武术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前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当今世界武坛的基本格局和竞技武术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和武术早日登上奥运殿堂提供较为现实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