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魏艳  陈喜贝 《海外英语》2011,(11):188-18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起到修辞和增加语势的作用。该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探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谈英语词汇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模糊语义的定义、由来、作用及应用 ,论述了模糊语义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徐徐 《海外英语》2012,(21):145-146,157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数字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一特性。数词模糊可以分为语义模糊、语用模糊及文化模糊。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数词的模糊属性,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试图阐述汉英数词翻译时所采取的对策,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数字的模糊问题,使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模糊翻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模糊思维和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中模糊语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学模糊的类型,即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等方面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汉英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数字的文化观进行了比较,从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出发进行分析,阐述了其修辞功能,以及对模糊语义进行语用比较,最后总结了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英汉词语的语义模糊性体现在两方面,即词语本体的模糊性和人类认识的模糊性。本文阐述了英汉词语语义模糊性对英汉互译产生的影响,粗略探讨了可行的翻译方法,并且认为在寻求等效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找到更加忠实于原文模糊语言的译文,因此,以模糊译模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数字的文化观进行了比较,从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出发进行分析,阐述了其修辞功能,以及对模糊语义进行语用比较,最后总结了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学作品中,数字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这种模糊语义的数字具有比喻或夸张的修辞功能,我们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探讨汉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模糊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翻译中,并成为制约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结合实例对汉英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汉英模糊翻译的原则,不仅能够丰富模糊翻译研究,而且还能够对模糊翻译的处理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现实生活中,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模糊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主要体现出三个交际特征:含蓄性、包容性、概括性。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诗中的数字大多具有模糊涵义,这些数字对诗歌意象的构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汉诗中数字的模糊语义来阐明汉诗的审美价值,并对模糊数字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15.
尝试基于数学中模糊学这一分支中的逻辑分析框架把“忠实”或“信”定义为具有隶属渐变过程的模糊集合,以提高人们对“忠实或信”解释的客观性、实证性和摆脱其主观上的自律标准.这一模糊集合反映出人们对“忠实”或“信”认识理解在客观上是有区别程度的,这种区别程度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忠实或信”的描述和理解会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属性决定了以语言转换为手段的翻译也具有模糊特征。翻译性质的复杂化,其定义的多元化和制约条件的多层次化决定了"可译性"的对立性、相对性和主观性。模糊语言学理论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可译是意义的中心,是确定的;可译性是开放的,既是翻译过程的起点,又是翻译过程的终点。可译性问题的本质不是能否传译的问题,而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其基本事实就是用译入语来传达源语言所隐含的意义,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翻译理论从本质上是模糊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在中国译界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二者都对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精确描述,而是通过模糊表达指出了翻译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功能,英语广告语言往往带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用丰富的案例论述了广告英语模糊性的实现途径及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选择适当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模糊性词句原有的功能,使消费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广告信息,进而达到广告的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汉语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三"作为较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数字,不仅表示具体的确数,还具有虚指功能,语义相当模糊。三字语义的模糊性要求我们在翻译中不能只拘泥于本身的数值,而必须要考虑它所存在的语言环境,精心选择适当词语,既译其义,又译其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