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研究的是父母与儿童的交往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的类型和特征、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亲子交往与学前儿童发展、有缺陷儿童的亲子交往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的相关研究,并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学前智障儿童普遍具有语言障碍,影响其思维、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前游戏特性、关注个体差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出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康复校本课程“生活适应+语言”,有效促进学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理念在于追求儿童的生命完整。生活世界是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根基,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实践途径主要是交往互动和体验。学前教育应以生命的发展为基础,视儿童为生命体,弘扬生命的体验性、交往的互动性、知识的生成性、情感的和谐性,把教育的目的、过程、结果与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注重生命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韩梅 《考试周刊》2012,(85):175-176
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水平是听觉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旨在探讨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社会化发展情况。经调查发现学前听觉障碍儿童在独立生活、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事实与价值的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与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与品德及行为能力,成长为完整健康之人的教育过程".这种领域的教育具有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等课程性质,与其他教育领域相辅相成,并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一样,都要求教育者建立整体教育、整合教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认识、了解学前儿童这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更好地与学前儿童在心理上的交往,优化儿童生活精神环境,以及促进儿童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一、情感的涵义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它起着强烈而明显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营造一种自然、真实的社会情境.深人研究学前儿童的混龄游戏,探寻开展科学、全面、系统的混龄游戏策略,有助于促使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前儿童健康地渡过向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游戏和体育运动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取决于学前儿童主体性感受。运动是如何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交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前交往式教学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基础,培育游戏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享和共创的过程。对此,我们从交往品性成为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出发,阐述对于学前交往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在自己大脑中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构想能力.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内容简单、结构单一,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夸大性和创造性.要通过看、听、想、说、做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者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3.
张钡 《文教资料》2008,(8):156-157
文章根据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游戏的特点,即游戏具有社会性、兴趣性、思维性、虚构性和创造性,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者要熟练掌握游戏活动的特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4.
阿德勒人格理论包含追求优越理论、生活风格理论、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人格理论在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加强早期教育,形成健康生活风格;发展社会兴趣,增强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前儿童行为评价与自信心的培养叶平枝学前儿童行为评价指的是成人对学前儿童行为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教导,其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掌握简单的社会规则、做人准则,以及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简言之,学前儿童行为评价就是成人对学前儿童行为所做的表扬或批评。它是学前...  相似文献   

16.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和个案法就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进行了浅显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研究,并对家庭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得出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情绪发展意义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家庭系统是指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成员组成的系统.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家庭系统对学前儿童亲子互动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系统中的一些子系统,如夫妻系统、祖辈系统等,对学前儿童亲子互动的影响尤其明显.从家庭系统的视角研究学前儿童亲子互动,有助于推动亲子互动研究的深化,开展对亲子互动的早期干预,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者必须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才可能开展成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关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机制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和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发展理论虽然都有不足之处,但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释,均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三种语言发展理论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工作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混龄教育就是将3至6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里所说的混龄,是指把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放到一个班级里。一、混龄教育的优势(一)积极的强化和交往人类学家阿特丽诗·怀特曾提出了异龄友谊的益处。她相信,异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可以增强儿童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只要给予儿童机会,鼓励他们跨越年龄界限结交朋友,不但可以扩展儿童的社会生活世界,还  相似文献   

20.
许陈晨 《教师》2023,(34):102-10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变得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原则,最后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为例,详细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希望这一研究能为教育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前教育思路,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