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减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倦怠感。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活力与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于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份。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通常出现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在:长期的情绪倦怠感、人格的解体、低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是易产生倦怠的  相似文献   

9.
冯启荣 《广西教育》2012,(18):31-32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时期在工作压力下而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出现疲乏困倦状态。换言之,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不能从中得到心理满足,对工作产生一种厌倦情绪。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教师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而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它是班主任个体不能顺利地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倦与困乏,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发现并提出的,随后玛勒诗与派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表征着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而学校则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场所和主导因素已形成共识.本文重点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文增  刘晓明 《教育探索》2005,(12):106-108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揭示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表现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状况、教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重点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教师是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付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状态。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态中,作为社会人的教师,面临来自社会、生活和职业的多重压力,教师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表现现代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情感疲劳、处世消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 职业倦怠概述职业倦怠(burnout)最早是由精神病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由于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发现并提出的,随后玛勒诗与派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表征着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而…  相似文献   

17.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创造的,用于描述在情感上与当事人和患者具有帮助及相互关系的人群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杨海力老师所描述的心理状况,是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反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职业倦怠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教师是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付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burnout)概念由美国学者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过调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师工作5—10年是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职称与学历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