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过去在体育方面接受的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方法。本文探索的是以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学校与家庭相配合,学校方面改革体育课,加强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教育,优化课内外身体锻炼,搞好课间餐,加强卫生等措施;家庭方面在身体锻炼、营养、卫生、作息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学生的体质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生健身思想为指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终生健身的提出是当代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重大变革。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生健身作为指导思想。为此,首先要对运动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根据健身学的原则和规律,制定以锻炼学生身体内容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树立终生受益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众健身操对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成年女性持续参加一年以上大众健身操运动和未参加该运动的同类人的体质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大众健身操锻炼的成年女性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方面均好于不参加该运动的同类人群。  相似文献   

4.
通过健身体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旨在为科学指导人群参与健身运动提供实证意义上的参考依据。以广州市30~3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我国30~39岁成年人健身体质评价模型,包括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阶段成年人健身体质评价指标可分为身体形态、血液状况、运动素质、红细胞状况和心血管功能,且各项评价指标在反映健身体质上有不同权重;其中,红细胞状况与身体形态各指标最能反映该阶段成年人健身体质特征,合理的膳食与匀称的体形更利于人们在参与健身运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为依据,利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资源优势,对华中师范大学4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在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与实施了大学生的健身规划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良好,身体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待改善和提高;通过实施12周的短期健身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参与者的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在身体形态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健身锻炼60名女性实施不同的运动处方,探讨健美操、踏板操、体育舞蹈运动对女性体质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踏板操对女性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都有良好的影响,因而踏板操是最适合女性健身锻炼的运动方式,健美操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不如踏板操,体育舞蹈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健身锻炼法对中老年妇女体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量法、比较研究法,对不常锻炼的120名中老年妇女的体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分析了长期坚持健身锻炼对中老年妇女(120名)体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健身锻炼法(太极拳(剑)锻炼法、长跑锻炼法、跳舞锻炼法)又对她的体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果表明,健身锻炼能改变中老年妇女的形态,起到减肥的作用;能够增强中老年妇女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具有既健身又健美的作用。跳舞运动是中老年妇女值得选择的一种效果理想的健身锻炼法,  相似文献   

9.
论健身课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如果在我们的体育意识中,已确认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那么,随即要解决的是用什么形式去培育身体,确保增强体质目标的实现。由此,对健身课的认识,是健身教育研究中共同关注的课题。健身课是健身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教师运用健身学的知识方法对健身教育对象的体质进行培育。完善的过程。在健身课中讲究的是身体锻炼,注重的是增强体质的效果。体育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运用何种手段方法去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体育教师在业务上的深刻课题,也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健身课是身体教育课,课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论民间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传统体育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便易行的方法锻炼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和健身效果。本文通过对民间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阐明了民间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的选择对治疗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体验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对焦虑的治疗作用。体育锻炼的各种特征 ,如活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等都会对焦虑的治疗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 ,才有可能使体育锻炼治疗焦虑取得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当前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际,从训练学和运动医学角度探讨了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的性质,生理基础,体能训练课的结构。指出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应尽可能地把主要生理负荷强度维持在心率160 ̄170次/min的范围内,并适宜地进入心率180次/min负荷强度的大运动量课,适当安排极限训练强度的训练;训练课的生理负担量应根据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逐渐加大;训练结束前要逐渐减少运动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活动,有利于超量恢复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论家庭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培养体育意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对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家庭健康观念、家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营造家庭的体育氛围,积极投资体育,给子女足够的锻炼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向子女学习与传授体育锻炼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在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方面具有强大教育和科研功能。为培养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系统应教育与主体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建立起以高等体育教育院校为主体,高校办单项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专业等多元化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意志都有好处,建设球队既要有好的队员,也要得到领导的重视。训练过程中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运动量得当,训练与比赛相结合。另外,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对球队的成功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应以人为本,突出个体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利于培养运动兴趣,教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查阅的综述研究发现,不同低氧运动下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变化,而不同低氧运动模式对免疫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低氧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训练基地海拔、训练强度、训练方式等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免疫抑制,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人口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参照其它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参与课外锻炼的人口少,活动中受伤的比例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场地设施、锻炼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及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场馆要尽量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防范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涉及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己初成体系,但与依法治体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制定《青少年义务体育法》既是保障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权和健康成长权的需要,也是彻底改善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体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