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甚至产生了游览天山的强烈欲望。这是作者对天山奇丽景色的描写,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所产生的魔力。《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运用了近三十个比喻。“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有我之色彩。”作者以自己美的心灵去观赏景物,移情与物。在作者的眼中,天山是美的集合体,“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有丰饶的物品,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为了把天山美景给大家分享,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用了大量的比喻。他写雪峰,用“集体起舞时的维吾  相似文献   

2.
全国通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作为开卷第一篇,别开生面,耳目一新。这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文章以“我”的行踪视野为线索,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天山景物的奇伟壮观,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祖国大自然的富饶美丽。读后,我们仿佛同作者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张雄,白纯洁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4.
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满怀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描绘了一幅美丽多姿的天山图画:“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这种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不但使天山色彩瑰丽,形象鲜明,而且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作者就是以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开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伟壮丽的天山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形神俱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就象一幅经纬交织、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立体的“长卷”。它使人产生一种对祖国西北边疆的美丽景物和幸福生活的赞美、热爱的激情,个中原因就是它蕴含了诸种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绿”篇散文同是写景,却各有特点,“荷塘月色”素谈朦胧,情调委婉含蓄,“绿”浓丽明亮、情调明朗奔放.一、抓住景物特点描绘景物两篇散文都能抓住景物特点来描绘景物.“荷塘月色”处处抓住荷塘月色素淡朦胧的特点来写,文中作者不仅写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不是“朗照”,而且对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色、树影、远山等的描写,使读者处处能看出这个特点.而“绿”则抓住了梅雨潭水的特点——绿来写,从不同的侧面铺写了“绿”的奇异、可爱还设置了瀑布梅雨亭.  相似文献   

7.
一、导读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互相的手法、贴切的比喻写景状物,体会作者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二、导读内容:这篇散文通过对天山景物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祖国富饶绮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边疆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全文分三部分。开头概括写天山的地理环境和壮丽景色;主体部分按四个小标题集中有序地介绍了天山丰饶的物产和绮丽的景色;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写作者“重游天山”的意愿,进  相似文献   

8.
《天山景物记》是职高《语文》第三册的教读课文。作者碧野通过对祖国边疆绮丽景色和牧民们幸福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作者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上细腻的文字描写,使天山的景物跃然纸上,给人一种挥笔即可画出的感觉。我任教的美术装璜专业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年的绘画基础,如引导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幅“天山景物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以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欲望,达到寓教于画的目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内容充实、词章华美的散文,可谓字字珠玑,美不胜收,可讲的地方实在是很多。但根据学生读写的实际程度,我决定以“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和“抓住特点写景”两点作为教学重点,用两课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学生自读之后,对课文内容已大体了解,对天山景物的秀美也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问:天山连绵几千里,景物又如此繁多,要有条有理地写出来,就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呢?接着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散文,主要是按空间位置的转移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而在表示空间位置转移的地方,通常都有表示过渡的词、句或段,起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以写简单记叙文为训练重点。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景物。怎样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呢?当然方法很多,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写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我作了以下的写景指导: 一、写景要仔细观察老舍先生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由于作者观察入微,文章活泼感人。写出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让你觉得亲临那“碧绿的草原”,呼吸那“清鲜的空气”,欣赏那“柔美的线条”,采摘那“白色的大花”  相似文献   

11.
《挖荠菜》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文章纡徐曲析、波澜起伏,读者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中领略作者的文旨,明晰生活的哲理。而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自然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悲哀喜怒之情,读来使人回肠荡气。一、以“苦”写“苦”《挖荠菜》第八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以“苦”写“苦”。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着意描写,表现出“我”对旧社会本质的认识。写“我独自一个人游荡在田野里”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太阳落山了,美丽的“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剩下的是“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黑暗的“夜色越来越浓”,“村庄”、“树林子”、“坑洼”、“沟渠”……一切都全部掉进  相似文献   

12.
一、注意周围景物的搭配描写。任何景物,都有一个环境。有时候,被描写景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与周围的景物有关。如济南的冬天之所以美、之所以暖,这与济南周围秀美的小山和秀美的河水有关。如果没有周围秀美的山和水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不会那么美的。有时候,被描写的景物虽然也美,但加上周围景物的描写,会更美。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迷人的夏季牧场”时,还描写了牧场周围“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这就使得“迷人的夏季牧场”更加迷人,更加美得充实、美得完整。二、注意局部与整体的搭配描写。有时候,单就一个局部来说,可能是美的,甚至美得很,但如果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进行搭配描写,或许更美。譬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草原上肥壮的牛羊时,写道:“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  相似文献   

13.
《天山景物记》是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山艳丽多姿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的边疆生活,热情赞颂祖国的锦秀河山,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读了它,天山绮丽的风光,犹如卷轴,历历在目,引起读者的遐想。它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增加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章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颇具特色的写景状物手法是分不开的。现试述之。  相似文献   

14.
小语六册选入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年制第33课,六年制第16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限赞颂之情集于笔端,以欢快清新的笔调对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再现了小兴安岭的富饶而美丽的丰姿。文章结构简单,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方式,层次鲜明清晰,语句浅显通俗,特别是作者善于捕捉描写对象的特征,即抓住了不同季节所特有的景物,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描写是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我现在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谈谈有关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一、注意景物特点的代表性景物的特点很多,但在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抓住最能显示景物特点的代表部分来写,充分体现其景物所包涵的思想感情。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要反映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首先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山”和“水”来写。至于“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只是一带而过。这样既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又写出了桂林山…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个“美”字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以下简称《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以他那饱含激情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秀丽的天山风光图。但其中有关野马的描写却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它对野马形态特征的描写失误,而其关键在于鬃毛。文中两次写到野马的鬃毛:第一次说:“那长长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象许多飘曳的缎幅。”第二次又说:“在日出的草原上,还可以看见(立乞)立护群的公野马的长鬣鬃,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一句话,野马的鬃毛修长而漂亮。但修长漂亮的鬃毛对野马来说却不相  相似文献   

18.
我们有时游览某地,会为那里美丽的景物怦然心动,于是产生要把这美丽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创作冲动,但最终却未能下笔成文,以至于留下遗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游记的基本内容与形式。下面就作一简要介绍。一、游记的基本内容游记主要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构成。游踪,即作者游览的行踪;风貌,即旅游地的风光物貌;观感,即作者由所见景  相似文献   

19.
映衬——《天山景物记》的写景艺术之一山东/单海波在文学作品中,为了描写某事物,往往特意利用其他事物作陪衬,虚实相生,烘云托月,这种方法叫做映衬。如《天山景物记》中描写天然湖的两句: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作者在描述了“...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4年第12期之王闰吉先生撰写的《〈天山景物记〉语病分析》一文,指出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中的“多处美中不足”,并对其“优美的语言里遮掩着不少语病”处进行了细致的评改,着实让人佩服。不过,为了使这最早见于《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中,也是迄今难得的少见的描写天山这样“庞然大物”,却又写得如此“绘形绘色”“形神俱备、文质兼美”的“经纬交织、点面呼应、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立体‘长卷’”的“成功范例”(详见原统编必修教材课文“预习提示”),不至于“微瑕掩玉”,久居天山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